核心观点
公司上半年收入下滑系特许门店占比提升,业绩修复较优展现单店稳健盈利能力。单酒店平均日销提升,自有品牌占比持续提升,成本端优化,现金流逐步改善。公司年内持续对部分老门店优化调整。2023 年6 月启动“嗨啤合伙人”计划,至公告日已开业11 家,以更低成本和高效率获取优质下沉点位,单店日销及经营利润率预计明显好于原模式。公司有望逐步进入发展新阶段,受益合伙人计划和门店模型带来的新增长空间。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7.10 亿元,同比-18.7%,实现归母净利润1.57 亿元,去年同期为-3.04 亿元,扭亏为盈。
简评
业绩修复较优,盈利能力渐显
公司上半年收入端同比有所下滑,主要系特许门店占比提升所致。业绩端修复较好,经调整净利润为1.77 亿元。2023 年上半年公司的酒馆逐步恢复营业,单个酒馆的日均营业额由2022 年上半年的约7.2 千元上升13.9%至2023 年上半年的约8.2 千元,新模式助力下,2023 年上半年新开酒馆的日均营业额达人民币8.2 千元,较2022 上半年新开酒馆日均营业额6.3 千元增长30.2%;收入端,上半年自有品牌销售占比76.3%,同比0.5pct,其中饮料化酒饮占比42.4%,同比+5.2pct,自有品牌及饮料化酒饮销售占比明显提升。2023H1 的毛利率达72.3%,同比+6.3pct。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率25.0%;成本端,上半年雇员福利及员工开支占比23.88%,同比-19.61pct,主要系经营正常化。使用权资产折旧占营收比8.59%,同比-9.42pct,主要系期内直营酒馆的减少。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占比8.25%,同比-1.05pct。短期租赁及其他相关费用占比5.58%,同比+0.87pct。宣传及推广费用占比0.60%,同比-1.30pct。财务收入4195.4 万元,同比大增主要系对银行存款进行了更好的管理。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16 亿元,同比+279.90%。
门店发展模式调整,望迎新增长阶段
公司上半年新开门店25 家,关闭139 家,主要系对原先部分盈利不佳门店的调整优化,截至上半年末公司门店总数653 家,其 中直营515 家。截至8 月25 日门店总数562 家,其中直营门店数425 家,预计年内调整逐步完成。2023年6 月公司启动“嗨啤合伙人”计划并推出新的单店模型,进一步充分调动社会优质资源,以期以更低成本实现更优质选址,“嗨啤合伙人”酒馆实现了更好的日均营业额和更高的单店日均坪效。截至公告日公司新开“嗨啤合伙人”酒馆的平均单店日均坪效,系2023 年上半年新开酒馆的约2.6 倍,门店层面利润率有明显提升。从整体单店日销金额看,上半年公司整体单酒馆日销金额8.2 千元,同比提升1.0 千元,其中直营酒馆7.9 千元,特许酒馆(不包含嗨啤合伙人门店)9.0 千元。上半年同店日均营业额表现基本平稳。
截至公告日,嗨啤合伙人签约数量达80 余个,其中已开业酒馆为11 家。公司未来将继续围绕平台型发展战略,通过“嗨啤合伙人”计划加快布局酒馆网络,通过新材料与新技术持续优化酒馆环境氛围,通过供应链整合和产品研发持续丰富产品组合,期望把有品位的聚会空间打造成大众日常生活基础设施。预计随着年内公司对老门店优化逐步完成,单店优质模型的盈利能力逐步展现,合伙模式未来也有利于低成本获取优质点位,公司逐步进入发展新阶段,有望受益该模式带来的门店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9 亿元、4.07 亿元、5.68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0X、23X、1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分析
1、小酒馆赛道竞争逐步激烈,一级市场较多新品牌供给,赛道长线空间或低于茶饮、咖啡等大赛道,尤其在下沉市场存在较明显的占位效应,若竞争加剧则可能带来选址拓店和合作方开发的压力;2、新的合伙开店模式和新门店模型目前仍处在市场验证阶段,在基数不断扩大或成为主要拓店模式的情况下,对于下沉市场消费倾向的验证度以及模型本身的验证度尚需要观察;3、平台化转型后产业链延伸和赋能的要求较高,同时对于自有品牌的依赖也相对提升,平台化模式下未来店面增速以及战略发展的方向尚需验证;
4、线下社交类场景可能受到的其他因素冲击均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