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推动扩大服务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消费体验,释放服务消费发展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把“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作为提振消费的一项重要工作。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近日在《求是》刊文表示,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扩大服务消费,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既要好看,又要好玩,还要……
文娱行业向优转型向新发力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多位文娱行业从业者惊喜地发现,《工作方案》涵盖文化娱乐等行业领域,也包括了微短剧等新业态。
行业专家认为,《工作方案》是对之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服务消费相关部署的具体安排,对于推动服务供给多样化、多层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服务消费向优转型、向新发力、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已经达到11.3%。文化娱乐行业不仅“玩”得有趣,还有效刺激了消费,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向优转型
内容行业探索不止
今年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优异票房大力提振了文化行业的信心。截至目前,《哪吒2》单片的中国单一市场票房已突破152亿元。这一现象给影视行业从业者带来了重要启示——观众会为优质内容买单,从业者必须坚守内容为王,让产品向优转型。
上海戏剧学院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李萌表示,《工作方案》是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服务消费相关部署的具体安排,举措上体现了精准化赋能、精细化管理、融合型创新的理念。《工作方案》对于推动服务供给多样化、多层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服务消费向优转型、向新发力、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多家受访影视企业表示,《工作方案》坚定了公司持续深耕精品内容的决心。尤其是《工作方案》提及了微短剧等新业态,这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近年来,微短剧作为新兴的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凭借体量轻盈、节奏明快、时长精短的独特优势,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重要文化力量。目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均在短剧赛道有所布局。
中文在线早在2021年便开始布局短剧市场,拥有丰富的短剧内容资源,2024年7月,公司成立精品短剧部。公司海外短剧业务已形成矩阵化发展,目前已上线推出Sereal+和UniReel。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抓住文化产业的巨大变革机遇,以内容为底座,以超级IP为决胜点,持续深化国际市场布局。
欢瑞世纪此前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积极探索短剧、互动剧及AIGC等新业务方向。今年一季度,公司与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落地,双方共建的“麟跃”AI联合实验室已开始运营和产出作品。
港股上市公司柠萌影视表示,公司长剧将坚持精品化、系列化,力争2025年长剧开机200集以上;短剧坚持规模化、精品化,力争占据精品塔尖位置。同时,挖掘短剧营销和IP授权等新赛道机会。
科技赋能
深挖文娱空间价值
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更愿意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悦己型消费、沉浸式体验深受欢迎,为文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宽广的空间。
4月15日,作为上海首个沉浸式科幻体验地标,“在水一方”科幻馆举办了首次大规模灯光艺术展。500架无人机编织出科幻馆LOGO与城市天际线的动态画卷,270°环形巨幕“大眼睛”更以全息投影技术,呈现著名科幻IP《三体》与未来城市交相辉映的震撼场景。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科技赋能文化娱乐行业的生动实践。“在水一方”科幻馆的项目制作方是A股公司风语筑。公司打造的“朱熹文化馆”等项目将传统文化IP与沉浸式交互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文化体验+数字消费”的复合场景生态。该公司副总经理、新文旅内容生态部负责人张树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科技产业与文化场景融合,有望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
“文化娱乐行业应紧跟时代潮流,运用虚拟现实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张树玉说。2025年第一季度,风语筑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29.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7.44万元,同比增长368.25%。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苏州·未来科幻馆”等标杆项目实现日均客流破万。
众多影院以“影院+”为目标,深挖空间价值,为消费者带来复合消费场景。截至2024年末,横店影视旗下院线共拥有541家已开业影院。通过构建多功能娱乐空间,继续加强多项目合作,进一步丰富顾客等候观影时的多元化休闲场景。2024年,横店影视统筹娱乐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43.07%。
供不应求
演出行业增长迅猛
演出行业已经成为文化娱乐消费的重要供给代表,正成为拉动内需、传承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正在成都举办的演出交易会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简称“中演协”)会长刘克智介绍,根据该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比上年增长7.61%;比2019年增长39.14%。
大麦总裁何弭介绍,2024年,我国5000人以上场次的大型演出票房达到近296.4亿元,比2023年增加1.7倍,比2019年增加7.5倍。“从需求角度来看,演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何弭通过大麦平台的后台数据,得出上述结论。
大型演出对城市消费的刺激作用极为显著。从中演协披露的数据来看,每位跨城观演的观众基本上会停留1天到3天,创造的人均消费金额约为2000元。何弭表示,“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从一个口号、愿景变成了一种行业现象和潮流趋势,票根经济——多玩一天、多吃一顿、多住一晚,成了广大消费者的常态化选择。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司长侯振刚认为,演出市场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渠道,成为促进文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文化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重要平台。
既要美味,又要养生,还要……
餐饮企业加码优质供给与场景创新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明确将餐饮行业列入其中。多家餐饮公司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该方案为餐饮业长足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支持,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提振餐饮消费的举措。餐饮作为消费领域最具活力的一个赛道,是国家提振消费非常重要的抓手。此次印发的方案对拉动内需、提振餐饮消费具有引领性的指导作用。”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窗口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1.8个百分点,充分展现了餐饮行业的韧性以及其对整体消费市场的贡献。
多家受访企业表示,《工作方案》在政策支持、标准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餐饮品牌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
“《工作方案》在推动‘餐饮+文旅’新场景融合、数字化赋能、标准化建设等领域,与和府捞面‘中式养生面’的战略方向深度契合。”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工作方案》中关于“新业态培育”“消费场景创新”的部署,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府捞面将依托全国600余家门店网络,重点推进三方面实践:一是深化“中式养生面”特色场景,在高铁枢纽、文旅综合体等拓展沉浸式餐饮空间;二是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供应链系统和会员大数据应用,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和用户加深联结;三是打造“长寿乡食材IP”,将长寿乡的好食材带往全国人民的餐桌。
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新茶饮行业而言,《工作方案》的发布非常及时,将有力推动新茶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喜茶会继续从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打造消费品牌、推动行业标准完善等方面发力,持续助力服务消费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进入门槛低、供需错位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餐饮消费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整体呈现出疲软态势,增速下滑较为明显。2024年,从上市餐饮企业披露的数据来看,火锅、中餐、奶茶等细分品类人均消费客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和规范性政策,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餐宝典联合创始人左永君表示,与其他经营主体相比,餐饮店属于较弱势的群体。建议相关部门能够更加爱护餐饮店,当其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得到更及时、有效、有力的保障。
龙头企业着力优质供给、场景创新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消费者对于消费体验和产品品质的追求,餐饮企业纷纷从原料升级、消费场景创新、AI技术应用等方面着手,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新茶饮领域,原料升级趋势尤为明显。继比拼真茶、鲜果、低糖后,新茶饮行业正集体“卷”向上游奶源,希望从源头开始把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优质的产品。以喜茶为例,其在今年3月联合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行业首个乳品创新坊,推出行业首款无抗无激素产品认证牛奶,已应用到其产品之中。
消费场景创新方面,一向“会玩”的海底捞瞄准户外经济,近期打造出露营店、景区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等户外火锅就餐场景。据海底捞火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多地赏花出游热潮带动了户外门店消费。“位于上海浦东航头镇的海底捞露营店周末‘一位难求’,天气好的周末,该门店日均接待人次超过500人。”
红餐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显示,未来基于AI大模型进行的产业升级和改造将为很多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餐饮行业同样会受益于此。
记者注意到,在AI应用方面,已有餐饮企业正尝试做出前瞻性探索。4月16日,主营酸菜鱼的太二发文,向消费者征求AI应用建议。在留言区,不少消费者脑洞大开,提出了丰富的AI应用设想。如有消费者表示,建议搭建AI雨伞管家,在雨天自动烘干、收纳雨伞,走的时候还能提醒别忘拿……
既要美景,又要体验,还要……
休闲旅游助推消费市场升温
日前,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围绕加强政策支持、开展促进活动、搭建平台载体、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标准引领、优化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涵盖住宿、旅游休闲、体育赛事等主要行业领域。
“五一”假期临近 旅游行业升温
在提振消费市场方面,旅游行业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有OTA平台从业者笑言:“让行业站在聚光灯下,感觉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4月16日当天A股旅游板块飘红,多家旅游上市公司一度触及涨停。消息面上,作为“五一”假期首个开票日,4月16日开售的4月30日火车票呈现火爆态势。据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100%,境内机票搜索热度环比增长逾80%。
“从今天的预订情况来看,4月30日全国热门出发高铁枢纽预计为:北京西站、石家庄站、上海虹桥站、北京丰台站、广州南站、南京南站、深圳北站、成都东站、北京南站及上海站。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返乡探亲和旅游出行需求明显。”携程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程旅游此前发布的今年“五一”假期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的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的峰值,出行高峰预计出现在假期前两日。“五一”假期市场或将呈现本地异地市场供需两旺、品质休闲度假趋势走强的特征。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14.8%;2024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84万亿元,同比增长17.1%。业内普遍预测,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增长。
“品质游”受青睐 需求趋向多元
从看风景到买体验,国内旅游市场在持续提质增效。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供给的多元和游客出游经验的丰富,人们出游不再满足于只到景区转一圈看看风景,而是有了更深度的度假休闲需求。”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观察到,近年来国内旅游正由“观光”向“休闲”转变,由“赏其形”向“悟其韵”转变。因此,为落实政策中“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消费体验,释放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应在旅游休闲领域着重发力。
“我们观察到现在旅客的需求呈现出‘既要性价比更要品质感’的特征。”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以最新的“五一”黄金周酒店预订数据来看,四线及以下城市“五一”酒店热度同比已增长25%,其中三星及以上酒店订单占比超六成。
品质游的另一特征是租车市场的火爆。飞猪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飞猪平台租车订单量比2023年增长近1倍,租车新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0%,老用户复购率亦较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我们观察到租车消费的年轻化、品质化趋势明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租车消费中“90后”用户占比超六成,“05后”用户快速崛起,数量同比增长近5倍。
飞猪车业务负责人宋致菲认为,展望未来3年,租车业务的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机遇巨大。
AI技术加成 服务更加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AI大模型浪潮的兴起,也为旅游行业打造“品质游”提供了重要工具。就在此前的3月24日,OTA平台同程旅行进一步发布“程心AI”升级版,从分析推理、产品功能、UI界面、多语种覆盖等方面实现多维度升级。
“基于同程旅行超过20年的行业积累、文旅供应链资源和数据沉淀,我们致力于充分利用AI技术能力,将同程旅行丰富的宝藏产品,以更贴心、更自然、更省心的方式带给客户。”同程旅行副总裁余沛表示,这款接入DeepSeek的旅游大模型可以帮助用户更顺畅地完成从行程计划到产品预订的全流程,实现从“AI推荐”到“AI决策执行+预订执行”的闭环。
形式多元的“品质游”兴起背后,是高质量发展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旋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厉新建认为,旅游业高质量的发展将呈现出开放竞争的环境、持续注重动态能力建设、不断激发融合创新活力等鲜明特征。
吴若山认为,各地应注重供给的丰富性、结构的多元性、服务的品质性,积极开发承载量合理、社会效益良好的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其发展层次和竞争力,才能更好满足各类细分人群精细化、多元化、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需求,使广大游客在度假休闲状态下,能够以更加放松的心情和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去感受城市之魅、乡村之趣、生活之美,深度感受地方特色、体味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