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商汤-W(0020.HK):公司业务重组为三大板块 生成式AI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03-29
生成式AI 业务成为公司最突出增长点。公司披露2023 年年报。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营收34.06 亿元,同比下降10.6%;毛利15.01 亿元,同比下降41.0%;年度亏损64.95 亿元,同比增加6.6%;EBITDA(亏损)54.50亿元,同比下降2.2%;应收贸易回款额达38.85 亿元,同比增加48.5%。商汤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成果,研发、管理、销售三类经营性支出总金额为57.95 亿元,同比下降10.6%;同时,资本性支出(剔除一次性办公楼相关的资本投入)亦减少20%。2023 年,商汤在“日日新”大模型体系上持续投入并保持行业领先,商汤大装置的总算力规模实现了突破性增长,总算力达到12000 petaFLOPS,运营GPU 数量达45000 卡;公司新的“模型即服务”商业模式,使客户能够轻松地在大装置微调和调用各类生成式AI 能力,而无需自己建设和管理底层基础设施。大装置和大模型服务能力的领先,带动生成式AI 收入突破11.84 亿元,实现199.9%的飞速增长,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22 年的10.4%提升至34.8%。“绝影”智能汽车业务同样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实现收入3.84 亿元,同比增长31.1%,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22 年的7.7%提升至2023 年的11.3%。而智慧城市等传统AI业务,在集团战略转型的背景下,在2023 年度同比下降41.1%至18.38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22 年的81.9%降低至2023 年的53.9%,其中智慧城市收入占比下降至百分之十以内,反映公司对智慧城市的依赖度大幅降低。
实施业务重组,明确新三大业务板块:生成式AI、传统AI 和智能汽车。2023年,生成式AI 逐步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意味着公司实现了从AI 1.0 时代的感知智能和决策智能到AI 2.0 时代的生成式智能的升级。商汤生成式AI 业务的增长,得益于以下核心优势:(一)商汤过去十年在感知智能、决策智能的积累,多模态数据的储备,这强化了公司的基础模型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多模态能力。(二)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大模型的深度协同。公司的大模型得以在万卡算力的保障下,遵循尺度定律不断提升性能;公司对大模型研发的深刻理解,也帮助公司更有前瞻性的设计基础设施,实现领先同行的算力效率和弹性。(三)在端侧AI 的积累。公司自2015 年起,就与全球几乎所有头部安卓手机厂商和主流车企合作,把公司的感知和决策类的AI 模型植入了超过20 亿台手机和上百万台汽车,极致优化端侧推理。在生成式AI 时代,公司也最快推出了业界性能最好、推理速度最快的端侧小模型,打开了新的场景应用。(四)AI to B 的能力。公司过去在众多2B 场景中深耕细作,对于服务企业客户有完整的体系和能力。公司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提供最具性价比的生成式AI 解决方案。在2023 年的业务重组中,公司明确了新的三大业务板块:生成式AI、传统AI 和智能汽车,它们分别对应着提供生成式AI 的模型训练、微调及推理服务业务,传统智慧城市、智慧商业与智慧生活的非生成式AI 业务,以及原智能汽车业务。在新的业务板块分类下,集团以生成式AI 业务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保持传统AI 业务及智能汽车的优势,优化运营效率。
大装置+大模型,助推公司生成式AI 业务发展。在2023 年,公司的“日日新”大模型是中国首批通过《生成式AI 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八家大模型之一,从而得以广泛服务于公众和企业客户。公司的生成式AI 业务,是公司成立十年以来,从无到有最快速度超过人民币10 亿元收入体量的新业务。公司向客户提供了业界性能领先的AI 基础设施和模型服务,客户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的需求都在爆发性增长。该业务中超过70%的客户在过去12 个月内是商汤的新客户,而剩下30%的存量客户的客单价也录得了约50%的增速。公司的训练服务赋能高达万亿参数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生产,并新增了对多模态模型和混合专家模型的支持。公司早在2022 年开业的上海临港AIDC 已经是国内AIDC建设的“样板房”。公司管理的算力实现了全国联网的统一调度,在上海、深圳、广州、福州、济南、重庆等地都拓展了新的计算节点,总运营算力达到12000P,上线GPU 数量达到45000 张。公司在2024 年预计将会更大面积地拓展全国的算力节点,输出丰厚的“新质生产力”。对于大模型训练服务来说,基础设施的GPU 互联规模、加速效率和稳定性,是三项业界最为关注的能力指标。公司最大实现了万卡的超大集群互联,保持90%的加速效率。从训练稳定性上,公司实现了超30 天稳定训练不间断的能力,而出现训练间断时的诊断恢复时长也优化到了半小时。在大模型推理服务上,公司也实现了领先业界的推理极致优化,一年内推理服务的性价比提升了3 倍,为客户提供了业界性价比最优的大规模弹性推理服务。2023 年,客户在商汤大装置上使用的训练及推理芯片选择变得更为多样化。公司增加了对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主流国产芯片的适配,以全国产的技术栈,支持大模型的训练、微调和推理。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公司参与联合开发的DeepLink 开放计算体系。它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并行计算平台里的佼佼者,是连接国产硬件和主流深度学习算法框架的桥梁和纽带。DeepLink 有300 多个标准化算子接口;基本上CUDA 能够支持的AI 大模型计算需求,DeepLink 也完全能够支持,覆盖率在99.5%以上。有了DeepLink,各类国产芯片就可以轻松适配主流的大模型训练框架和算法库,比如PyTorch、DeepSpeed 等常见的开源训练框架,还有商汤推出的OpenMMLab、OpenDILab、OpenGVLab 等开源算法库,充分发挥国产芯片的性能。公司还构建了业界先进的终端小模型,包括语言模型和文生图模型,它们提供与大型模型相当的性能,但体积足够小,可以在笔记本电脑或移动设备上运行。公司见证了像小米、阅文、微博等行业领军企业在商汤大装置服务使用量上的增长,同时也看到了如HiDream.AI、澜舟科技、Tiamat 等AI初创公司借助商汤大装置的能力快速涌现。例如,日日新模型的代码生成及工具调用能力也在赋能数字化办公的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在赋能金山办公WPS 的Copilot 应用中展现了显著的技术优势。该模型在SuperClue 代码评测中荣获榜首,并在主流测试集中超越了GPT-4。从商业角度来看,公司正迎来越来越多的规模更大、战略意义更深的客户合作。截至2023 年底,订单金额超过千万人民币的客户数已达到数十家,日日新大模型赋能C 端的调用量更是呈现出近120 倍的增长。我们认为,公司过去在算力端的强大积累,奠定了公司大模型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公司在AI 生态方面的深耕,更是不断降低公司大模型商用的门槛,未来公司生成式AI 业务发展有望持续加速。
“日日新”大模型持续迭代,商业落地不断扩展。商汤在旗舰“日日新”大模型系列中,展现了领先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的融合。在尺度定律(Scaling Law)的指引下,该大模型系列正处于一个技术革新与性能提升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公司的两大宗旨一是在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的科技力量保持同步,二是促进商业实践的快速落地,实现价值的有效循环。这构成了公司目前的核心任务。目前的生成式AI 模型能力远未达到上限,日日新模型的能力每隔三个月就会显著提升,从而在企业中的应用也会随之升级。2024 年2 月份,公司发布了日日新4.0 版本,它在代码编写、数据分析和医疗问答等多场景中达到了与GPT-4 相匹配的能力。同时公司也开源了7B 和20B 两种参数规格的基模型InternLM2,其性能超过了Meta 的Llama2 和Google 的Gemma 等同级别开源模型。秒画文生图模型也经历了四次更新至4.0 版本,提升到了百亿参数量,叠加十倍级推理加速的优化,成为国内最好用的文生图产品。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创建文生视频大模型,达到电影级流畅画质。公司正致力于“日日新5.0”版本的研发,该版本计划2024 年4 月份发布,它将全面达到GPT-4-turbo 的标准,同时支持百万字无损上下文,并且它的多模态模型能力也将全面对标GPT4V。商汤的“日日新”大模型已在多个行业中确立了其卓越的应用价值和领先地位。例如在金融行业中,公司通过精进模型的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数据处理和问题回答能力。利用RAG 技术,金融数据被高效地映射到向量数据库中,强化了模型的金融知识储备,有效降低了错误信息生成(俗称“幻觉”现象)的发生率。这一突破使得模型能够精准回应专业的金融查询,因此,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诸多知名银行已纷纷采用日日新大模型,以构建其“数字员工”和“数字客服”系统,以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客户服务体验。又例如在企业Copilot 助手领域,公司的大模型处理Excel 表格等数据分析能力领先业界,被金山办公、海通证券、招商局集团等头部客户采用。公司的模型在SuperClue 代码评测中荣获榜首,在上千题的数据分析测试集的精度超过了GPT-4。此外,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相信2024 年是端侧大模型应用的爆发之年。商汤基于在智能终端多年的积累,构建了行业领先的、不同规格的小模型;例如,同样是7B 模型,公司的性能领先于Meta 的Llama2 和谷歌的Gemma。
2023 年,高通、MTK 在其发布会上展示了商汤子公司慧鲤生成式AI 端侧模型在其旗舰芯片上的应用成果;公司的7B级小型模型在高通最新款芯片上,实现了业界领先的16tokens/秒的推理速度。这些智能终端模型对于AI 手机来说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听取用户的指令,并调用手机上的各类应用程序完成复杂任务。商汤已与小米、荣耀等手机品牌合作,共同研发这些创新的功能特性。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模型的升级,模型功能也将持续优化,从而带动更多应用场景的出现,公司目前AI2B 落地已经拥有一定的积累,伴随未来模型的持续迭代,公司AI 商业落地有望不断扩展,从而带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智能汽车业务表现出色,大模型加持下前景可期。商汤绝影的战略定位是依托商汤在大模型领域强大的基础设施和研发能力,成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智能化的核心供应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两大核心领域均实现了持续增长。在量产交付方面,智能汽车板块2023 年新增了129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63%。在经济效益方面,智能座舱单车毛利润增长了30%。至此,绝影已累计交付了195 万辆智能汽车,覆盖了90 多个车型,稳固了其在商业化量产进展上的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新增了超过1600 万台的定点订单,并扩充了41 款新的车型。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的交付实现了质的飞跃。2023年,公司成功实现了包括广汽埃安LXPlus、合众哪吒S和广汽昊铂GT等车型的高速NOA(Navigateon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的量产,并且公司还在不断推进更多车型的交付。这些车型的NOA 功能已经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公司也将在2024 年实现城市NOA 功能的量产,并期望在智能驾驶量产交付的速度上持续领跑国内市场。在大模型技术路径的引领下,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2022 年发布的UniAD(Unified Autonomous Driving)是业内第一个公开发布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解决方案,荣获2023 年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的最佳论文奖,并且已经实现了实车部署。UniAD 在nuScenes 数据集上的所有任务评测中,均展现出最先进的水平,并在预测与规划方面的性能上大幅领先其他模型。2023 年下半年,公司发布了DriveMLM,这一采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LLM)的创新,优化了自动驾驶的规划与控制模块,显著提升了模型的可控性和可解释性,并在CARLA 模拟器环境中实现了领先的驾驶得分。智能座舱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3 年,公司提供四大座舱产品矩阵:驾驶员监测系统(DMS)、运营管理系统(OMS)、近场感知技术与座舱大脑,旨在全面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通过将大语言模型、文生图模型、多模态模型和通才智能体等前沿的生成式AI 技术相结合,公司推出了11项行业领先的座舱新功能。这些创新功能如角色扮演、隔空绘画、创意音绘和新闻智选等,已经在多家主流汽车制造企业的量产车型中得到广泛应用。绝影智能座舱大模型产品体系获得2023 年铃轩奖金奖。我们认为,公司智能汽车优秀的表现代表公司在这一业务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公司持续迭代的大模型的加持下,未来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前景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商汤作为AI 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大模型受到关注度日益提升的当下,公司有望伴随AI 行业共同快速成长,公司生成式AI 的高速增长即为佐证;此外,公司在2023 年进行了业务重组,公司明确了新的三大业务板块:生成式AI、传统AI 和智能汽车,这为公司未来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公司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公司AI 商业化落地也有望持续推进,在“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的加持下,商汤发展有望持续加速。
我们综合各类因素,给予商汤集团2024 年16-20 倍PS,对应公司合理价值区间2.41-3.01 港元(1 港元= 0.9239 人民币),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AI 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暂无数据

公司动态

    暂无数据

盘面综述

    暂无数据

IPO动态

    暂无数据

港股涨幅榜
  • 港股通
  • 红筹股
  • 国企股
  • 科技股
  • 名称/代码
  • 最新价
  • 涨跌幅

暂无数据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