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财年上半年收入(22年9月底结)同比增长22.9%,总体表现符合公司给出的约20%增长指引和我们的预期
我们将22/23财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由-2,500万元人民币/1,400万元人民币提高至3.77亿元人民币/2.96亿元人民币,以反映经营效率的提升
我们维持分类加总估值目标价于9.8港元不变。维持增持评级,看好公司与阿里集团(BABA US)的流量协同效应,及公司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龙头地位
医药电商业务持续贡献增长动力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维持强劲增长(10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主要由于AAU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约33%至1.2亿)和处方药业务的强劲表现(同比增长46.2%)。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同比增长约75%至4.19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多个终端(包括天猫、支付宝、“医鹿”
APP、盒马及高德)提高了用户对线上医疗健康服务的使用。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为1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收入持平(22财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分别为9.99亿元人民币/9.97亿元人民币)。该业务收入未取得增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总体GMV增长持续表现疲弱(我们预计23财年上半年总体GMV同比增长约10-15%,而在17财年至22财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45%)。我们预计1P和3P业务的增长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分化。公司总体毛利率稳定在20%水平。但经调整EBIT率转正至1.6%(而22财年上半年则为-4.2%),主要得益于全方面的费用管控:销售管理费用率(下降3.3个百分点)、履约费用率(下降2.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因此公司经调整净利润转正至3.15亿元人民币(而22财年上半年则为-3.36亿元人民币)。公司强调其将会持续推动经营效率的提升。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中国监管机构过去一年发布了一系列的网上药品销售和网上诊疗相关规定(例如《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我们对未来12个月监管放松持谨慎看法。尽管如此,我们相信这也为行业龙头提供机遇,因为互联网+医疗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会限制非头部服务提供商进入市场。公司展示了其在杭州的塘栖仓,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数字化单体药品仓之一。该药品仓已经投入运营,日均最大处理能力达100万单。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基于分类加总估值目标价于9.8港元不变我们维持基于分类加总估值目标价于9.8港元不变,主要由于缺乏政策利好,因此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仍存在不确定性。主要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监管风险、疫情扰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