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行业发展实际,公司探索布局以“检+医+药”为核心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模式,政策端持续肯定行业新业态价值,公司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排头兵,医药自营、电商平台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费用投入成效料将逐步显现。公司持续投入医疗AI,将开展医疗领域AI 大模型研究,服务于C 端用户医疗健康管理。维持“增持”评级。
在线医疗持续渗透,发力“检+医+药”。面对传统互联网医疗发展难题,公司提出其数字化健康管理核心三角为“检+医+药”,通过健康信息采集与分析、健康风险与评估、健康干预等手段,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体来看,检,相关技术和设备逐步普及;医,医生发挥巨大作用,医疗大模型未来有望提供辅助;药,药企推陈出新,医药电商提高可及性,互联网医疗消除用药误区、提升依从性,实现健康管理的提质升级。截至2023 年3 月,在公司平台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0 万人,是疫情前的约5 倍,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过40 万次,服务用户近3 亿。
持续投入医疗AI,赋能健康管理新生态。2020 年开始,公司投入医疗AI 基石——医学知识图谱建设,包含中文临床术语集、药物术语集和合理用药知识图谱,是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合作的重要科研项目。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公司将在浙江省卫健委指导下,专门开展医疗垂直领域AI 大模型的研究,未来应用于普通用户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司健康管理生态将与其数字化能力深度融合,前者不断提升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范式,后者为前者提供技术支撑,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得到精准的、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医药自营快速增长,市场、研发效率提升。2023 财年,公司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235.92 亿元,同比增长31.7%,公司不断丰富自营B2C 商品类目和SKU,深化与药企合作而扩大处方药销售规模,以及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实现收入22.38 亿元,同比增长10.5%;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9.33 亿元,同比增长45.7%。费用端,公司履约费用、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行政开支、产品开发支出分别为29.07/17.69/3.79/6.78 亿元, 同比变动+38.6%/-10.7%/-3.9%/-7.0%。公司加快成本控制进程,规模效应有望逐步体现。
风险因素:医药电商监管政策收紧,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阿里系用户流量资源转化不及预期,公司市场与研发投入转化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结合公司2023 财年业绩以及医药B2C 电商行业近况,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5 财年收入预测至310/357 亿元人民币(原预测为322/401 亿元人民币),新增2026 年收入预测为402 亿元人民币。选取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为可比公司,二者2024 年相较Wind 一致预期的平均PS为2.3x,我们给予公司2025 财年2.3x PS,对应市值820 亿元人民币/880 亿港币,对应目标价6.5 港币,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