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320.90 亿港元,同比减少14%,实现归母净利润44.29 亿港元,同比减少4%,好于我们预期的40.9 亿港元。
运营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建造收入下滑影响业绩。受BOT 业务的会计计量规则影响,在过去垃圾处理规模快速增长时期,公司拥有占比较高的建造收入,2022 年以来,公司资本开支减少,建造收入下降,存量项目的运营收入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 年公司分别实现建造、运营、财务收入76.8(同比减少42%)、191.8(同比增长2%)、52.3 亿(同比减少2%)港元,运营和财务收入占比达到76%,较2022 年提升11 个百分点。从营收结构来看,建造收入占比下降,公司有望正式进入运营收获期,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
资本开支大幅放缓,自由现金流接近转正。将资本开支归入投资性现金流后,2023 年还原后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75 亿港元,资本开支约78 亿港元,自由现金流接近转正。预计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将持续下降,自由现金流有望迎来转正。公司2023 年进行了中期和年末两次分红,全年分红比例约为30%,自由现金流转正后,公司分红比例存在提升预期。
垃圾发电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盈利与上年基本持平。背靠光大集团浓厚的股东实力,公司过去二十年垃圾处理规模持续增长,公司2023 年底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增长至15.89 万吨/日,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公司2023 年环保能源板块实现EBITDA 90.79亿港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2022 年为90.56 亿元)。
水务版块盈利稳步增长。截止2023 年底,光大水务拥有市政污水处理产能577 万吨/日,工业废水处理产能41.6 万立方米/日,供水产能25 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项目主要位于东部一二线城市,污水处理费较高,保障较高收益。2023 年环保水务实现EBITDA 24.75 亿元,同比增长13.58%(2022 年同期为21.79 亿港元)
绿色环保业绩下滑,2024 年生物质国补发放提速,补贴回款助力现金流状况好转。受部分项目国补到期影响,2023 年绿色环保实现EBITDA 14.8 亿港元,同比下降33.7%(2022 年同期为22.34 亿港元)。此外,根据光大绿色环保公告,2024 年截至3 月8 日共收到16 个生物质项目国补结算通知,总额约15.34 亿元人民币,已到账13.77 亿元人民币,补贴回款助力现金流好转。
盈利预测与评级:结合公司2023 年业绩,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5 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5.73、47.15 亿港元(调整前分别为41.15、42.5 亿港元),新增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8.40 亿港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分别为4.1、4.0、3.9 倍。公司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50%以上,按照30%分红比例计算,2024 年股息率为7.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进展不及预期;2)补贴政策变动;3)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