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香港交易所公布二季度市场运营数据。二季度ADT 实现2376.77 亿港元,同比+95.46%,环比-2.08%。受益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市场成交额同比继续维持高增。IPO 方面,二季度A 股不少头部上市公司赴港带动IPO 融资金额增加,25Q2 新增上市公司家数27 家,同比去年同期增加9 家,IPO 募资金额为880.43亿港元,同比增加906.67%。衍生品交易方面,25Q2 或由于市场风险对冲需求的增加,衍生品和商品合约成交量同比提升。最后,4 月底-5 月初受资金持续买入、大型IPO 上市以及亚洲货币短仓平仓的影响,1 个月以及6 个月HIBOR 利率整体有所下滑,但由于公司投资收益率具有一定时滞性,上述影响有限。展望未来政策催化以及港交所自身业务特性,当前股价仍有一定预期差,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
港交所发布6 月港股市场概况数据。
2025 年6 月底,香港证券市场市值为42.68 万亿港元,环比+6.84%,同比+32.82%。2025 年6 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ADT)为2301.91 亿港元,环比+9.44%,同比+106.91%。二季度ADT实现2376.77 亿港元,同比+95.46%,环比-2.08%。
简评
港股 2025Q2 复盘:表现相对稳定,市场关注度较高2025 年二季度,受国内降准降息、中美关税达成协议、A 股赴港上市加速及稳定币条例发布的影响,市场对港股的关注度整体较高,恒生指数Q2 上涨4.12%,恒生科技指数则小幅下跌-1.70%。1-6 月份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0.00%,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18.68%。
现货市场:受益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市场成交额同比继续维持高增
25Q2,港股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市场成交继续维持高增。
根据Wind 的统计,4-6 月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亿元2,728.63亿元,同比+24.77%,其中4/5/6 月分别净买入1,574.22、419.92、734.48亿元。在此背景下,港股市场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25Q2ADT 同比/环比分别+95.46%/-2.08%至2376.77 亿港元。其中,港股通南 向交易ADT 达1083.08 亿港元,同比/环比分别+158.45%/+3.78%。
IPO 方面,根据Wind 的统计,按照上市日期统计,25Q2 新增上市公司家数27 家,同比去年同期增加9家,IPO 募资金额为880.43 亿港元,同比增加906.67%。主要原因是二季度A 股不少头部上市公司赴港带动IPO融资金额增加,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 股上市公司实际募资金额合计737.72 亿港元,占港股二季度募资总额的83.79%。
衍生品&商品市场:
25Q2 或由于市场风险对冲需求的增加,衍生品和商品合约成交量明显提升。6 月期交所期货及期权总数日均成交张数(ADV)达139 万张,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42%/+0.1%;25Q2 期货及期权总数日均成交张数达154 万张,同比+15.34%,环比-17.75%。LME 方面,6 月收费交易的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量达75万手,同比增长11.24%;Q2 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量达78 万手,同比+1.16%。
投资:投资收益率整体有所下滑,但仍维持高位,对冲效果凸显保证金和结算所基金方面,2025 年初以来HIBOR 利率维持高位运行,但5-6 月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核心原因是,4 月底-5 月初受资金持续买入、大型IPO 上市以及亚洲货币短仓平仓的影响,香港金管局持续向市场投入流动性,香港市场货币充裕,1 个月以及6 个月HIBOR 利率整体有所下滑,6 月末出现小幅回升。尽管本季度HIBOR 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由于港交所这部分资金主要投资于6 个月的HIBOR 利率,因此收益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本期收益率主要与上上季度以及上季度收益率密切相关,因此本季度收益率的大幅下滑对当期收益影响有限。而24Q4 以及25Q1 HIBOR 利率仍然维持高位,港交所投资收益率亦将继续受益于此。
投资建议:二季度业绩有望继续维持高增长,估值水平拥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买入”评级自4 月以来,港交所历经大幅下跌后的整体估值持续走出修复态势。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受益于期内港股市场二季度日均成交额的维持高位,以及港交所自身发布的多项利好政策。截止2025 年7 月9 日,港交所PE(TTM)为36.86x 倍,位于近1/3/5 年来的93.80%/67.67%/48.49%分位。我们预计港交所二季度业绩同比仍 能实现高增,并能够将当前估值消化到具有较高投资安全边际的位置。纵观港交所2010 年以来的估值表现,当港股市场交投火热时高ADT 往往预示着对港交所当期业绩和中长期成长性更为乐观的预期,港交所PE 中枢亦有望随ADT 抬升,在港股整体向上期间港交所涨幅相对恒生指数具有较高的向上弹性。
我们根据2025 年上半年市场情况对盈利预测进行了更新:预计公司Q2 收入及其他收益将实现68.65 亿港元, 同比+34.20%, 归母净利润实现42.06 亿港元, 同比+41.60% ; 2025/2026/2027 的收入分别同比+14.10%/+6.84%/+3.57%至255.30/272.75/282.48 亿港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16.62%/+8.14%/+3.82%至152.19/164.57/170.86 亿港元。
展望未来,在市场beta 方面,央行5 月宣布初降准降息有助于释放市场流动性,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 万亿元,有助于南向资金加大对港股投资。同时,2025 年4 月8 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拟进一步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保险资金或会加大对港股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为港交所带来ADT 增量。外部环境方面,尽管美国6 月非农就业人数大幅超预期,劳动力市场暂时抵御了美国贸易和移民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将推高其国内通胀水平,下半年降息可能性仍存。
在个股 alpha 层面,A 股赴港上市节奏加快,有望为港股市场成交额带来持续增量。由于成交额=总市值* 换手。随着A 股上市公司的不断涌入,港股市场亦将持续扩充,因此在换手率整体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随着港股总市值的不断增长港股成交金额中枢也会随之不断抬升,因此能够为港交所带来长期的成长性。根据瑞恩资本的统计,截止6 月30 日已有10 家A 股公司在香港上市,而包括在三一重工、用友网络在内的41 家A 股公司已在港交所上市处理中,并且有18 家A 股上市公司已发布公告拟赴香港上市。该部分已处理及发布公告的上市公司A 股市值(截止7 月9 日)合计23,697 亿元,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额合计445 亿元,尽管港股流动性相对A 股存在一定差距,但该部分上市公司仍能带来增量成交。
其次,5 月香港稳定币法案通过,增强监管透明度、吸引企业、推动产品创新及提升资金效率,有望为股市带来多层次利好。一方面,国际金融科技公司为符合监管要求,或选择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带动本地就业和资本市场活跃度。若这些公司进一步在港上市或扩大业务,可能刺激相关板块股票的交易量。此外,通过拥抱数字货币监管,香港可持续强化其作为创新金融枢纽的地位,放大自身对外资的吸引力。
据此,我们继续看好后续市场情绪和交投活跃度的维持,港交所当前股价仍有一定预期差。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水平中枢,给予公司2025E 40x PE,对应目标价480.08 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由于交易所业绩和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情绪、宏观经济状况、政策变化等,因此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
宏观环境影响超预期:若美联储货币政策或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将加剧市场波动,从而增大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成交量及上市进度表现不达预期,可能给港交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模型假设风险:由于定量模型的设立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过程,它深深依赖于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参数和假设。若我们所使用的参数和假设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则可能使得模型测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业绩存在较大偏差,导致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再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