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疫 后迎复苏,连锁化、数字化趋势明显近三年来,餐饮行业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曲折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6.3%;随着去年12 月防疫政策松绑、疫情感染高峰已过,餐饮消费正逐步恢复,今年春节餐饮实现“开门红”。餐饮行业连锁化、数字化加速,据美团数据,餐饮连锁化率从2019 年的13.3%提升至2021 年的18.0%,但较美国和日本(2021 年连锁化率分别达54%和49%)等成熟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外卖渗透率从2019 年的12.8%提升至2021 年的21.4%,推动餐饮企业进行服务场景拓展。
呷哺呷哺:多重因素交织下,业绩估值双探底2015-2018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稳定在10%-13%的水平,呷哺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稳定在20%-24%的水平。但2019 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19 年-2022H1 归母净利率分别为4.8%/0.03%/-4.8%/-13.0%,主要系:1)客单价持续提升等因素影响下呷哺呷哺同店增长乏力,2019 年同比-1.4%;2)疫情持续影响以及门店经营管理略显粗放导致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等核心费用占比上升,2022H1 公司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费用占收入比重分别达35.0%和28.2%。此外,2021 年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呷哺出现较大规模闭店调整,导致市场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及未来发展产生担忧。
未来看点:呷哺经营回升,凑凑加速拓店
近两年,公司内部进行了深度调整,据新消费日报公众号消息及2022H1 公司业绩交流会资料,一方面,创始人贺总回归掌舵,内部择优提拔两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分别担任呷哺呷哺品牌和凑凑品牌COO;另一方面,KPI 考核向利润端倾斜,并启动利润分红机制,促进成本管控精细化;此外,全面整合集团资源,尤其是会员系统,实现品牌间资源共享。
1)呷哺:回归大众路线,推出价格介于50-70 元之间的高性价比套餐,有望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关闭200 余家亏损门店,并通过优化选址+租金重谈等方式降低租售比,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凑凑: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优质的产品服务获得消费者认可,疫情期间保持稳健经营;疫后开店有望提速,据我们测算,境内中长期开店空间达601 家(中性),仍有翻倍以上提升空间;3)趁烧:烧烤赛道千亿市场,目前尚无强势品牌出现,趁烧采用“烧烤+茶酒+欢乐”的多元化业态切入,未来发展亦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
本轮调整完成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员工积极性有望边际改善;断臂止血后呷哺品牌盈利能力回升、凑凑加速开店、新品 牌趁烧亦值得期待,未来多品牌运作,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7.20/72.16/94.2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3.58/6.31 亿元, EPS 分别为-0.30/0.33/0.58 元,最新股价(3 月14 日收盘价/6.57 港元及汇率/1 港币=0.87962 元人民币) 对应PE 分别为-19.2/17.6/9.9 倍,参考可比公司相对估值,给予公司2023 年25 倍PE,对应目标股价为9.36 港元,较当前收盘价(6.57 港元)仍有42.4%的增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二次冲击,本轮调整效果不及预期,门店扩张不及预期,新品牌孵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