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注塑機需求低迷影響,業績不及預期:公司2023 財年(截至2023 年3月31 日)實現收入58.96 億港元,同比增加10%;毛利15.97 億港元,同比增加1.9%。毛利率為27.1%,同比下降2.1 個百分點,主要由於注塑機行業需求低迷,產能利用率不足。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度溢利5.32 億港元,同比減少14.9%,低於預期。
超大型壓鑄機保持快速增長:2022 年,在政策和市場的支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受益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及汽車一體化壓鑄的發展勢頭,公司壓鑄機分部實現收入44.28 億港元,同比增長16%,其中大型壓鑄機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超大型壓鑄機表現亮眼,市場需求旺盛,6000T-12000T 超大型智慧壓鑄單元,攜手汽車製造產業鏈合作夥伴,實現了前艙、後地板、電池託盤等大型一體化結構件的量產,收入增速超過90%,期內共交付超大型壓鑄機22 台,相比於上財年交付的14 台,同比提升57%,但由於傳統壓鑄機需求有所下滑,經營利潤率由同期的19.6%下滑至18.9%。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飽滿,預計未來超大型壓鑄機交付每年有望較快增長。
注塑機需求低迷,CNC 表現亮眼:注塑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2.8%至11.91 億港元,由於宏觀經濟低迷,公司注塑機下游客戶面臨沉重需求壓力,經營利潤率由11.1%大幅下滑至0.1%,我們預計隨著經濟的持續復蘇,注塑機盈利水準有望迎來修復。在三位一體、客戶共用的戰略銷售策略下,CNC 加工中心業務表現亮眼,實現收入2.77 億港元,同比增長53.1%,經營利潤率為9.0%,同比基本持平。期內成功研發MCG5 系列五軸動柱式龍門加工中心,滿足新能源汽車客戶大型一體化結構件的加工需求。
五大戰略推動業務高品質發展,目標價9.87 港元,買入評級:公司未來將繼續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通過三位一體交叉銷售,促進三大業務並駕齊驅,通過數位化自動化,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完善海外供應鏈,加速推進全球化戰略,新增墨西哥、印度、東歐等生產基地及服務中心。我們認為隨著壓鑄技術的日漸成熟,新能源汽車車身一體壓鑄成型趨勢有望加快,滲透率有望在2030 年提升至84%,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擴充。公司作為超大型壓鑄機的領導者,將持續享受車身一體成型滲透率不斷提升的紅利。
根據2024 財年的盈利預測,我們給予20 倍PE 的估值中樞,對應目標價9.87 港元,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