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6.40 亿元,同比增长52.17%,实现归母净利润16.65 亿元,同比增长32.23%;分业务来看,矿山装备规模破百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物流装备领跑电动化,单笔10 亿订单创历史新高,机器人成套智能产线成功出口,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领域合作不断开展,收购进入锂电、油气设备领域,业务版图加速扩张。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6.40 亿元,同比增长52.17%,实现归母净利润16.65 亿元,同比增长32.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3 亿元,同比增长95.39%;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36 亿元,同比增长48.36%,实现归母净利润3.69 亿元,同比增长112.53%。
简评
公司目前核心业务包括矿山设备、物流设备、机器人及智慧矿山业务,从报表口径来看,矿山装备分部包括生产和销售煤炭机械、非煤采掘、矿用车辆、机器人及智慧矿山产品及配件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物流装备分部包括生产及销售集装箱装备、散料装备、通用装备及配件以及提供相关服务。公司以电动化、数智化、国际化为核心发展战略,在主要业务板块均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
矿山装备规模破百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22 年,公司矿山装备分部实现营业收入109.42 亿元,同比增长58.68%,销售额在5 年内增长6 倍;其中销售工业产品、安装服务、保养及其他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6.74、5.60、21.26亿元,同比增长58.58%、446.73%、37.30%。公司在综掘产品市场中依靠高研发打造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稳定的产品品质保障公司品牌竞争力,2022 年,公司综采市场占有率超60%,连续14 年行业领先,其中矿用车辆累计销量超3000 台,液压支架销售超8000 架;而公司位于陕西省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于2023 年3月30 日实现了首台设备下线,预计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液压支架1.2 万套、宽体自卸车6000 辆,规划年产值将达到100 亿元,为公司后续的业务扩张奠定坚实的供给基础。从电动化、智能化角度来看,公司不断推出智能化掘进装备新品,连续多年输出爆款产品,2022 年打造智能掘进机、掘锚械、新结构支架、 100T 混动宽体车、150T 电动轮共计5 款提升型爆款产品,其中智能掘进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八成,已在山西、山东、贵州、河南、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打造多座智能化“样板矿山”。从国际化角度来看,2022 年掘进机产品成功进入多个海外大客户,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47.6%;宽体车国际市场推广取得重大突破,收入同比增长135.9%,首次实现行业第一。而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 月矿山专用设备出口额为35.95 亿元,同比增长54.63%,1-3 月累计出口额为88.79 亿元,同比增长30.18%;单3 月出口额为近3 年单月出口额新高(次高为2022 年8 月),矿山专用设备出海确定性较强,叠加公司自身产品优势,国际化业务在深入拓展下有望持续贡献业绩。
物流装备领跑电动化,单笔10 亿订单创历史新高2022 年公司物流装备实现营业收入45.94 亿元,同比增长39.27%,2019 年-2022 年营业收入GAGR 达27.19%。
公司是是国内生产吨位最大、系列最全、技术最先进的港口机械成套设备供货商之一,通过大港机智能化,小港机电动化,实现码头与堆场的全面少人化、无人化、零排放。2022 年,公司大港机项目相继发运至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度、柬埔寨、菲律宾等国际市场;继续与PSA 港务集团全面深度合作,签订超大型双小车岸桥项目,是本集团海外最大岸桥项目;国内成功与盐田港东区国际集装箱码头签订了42 台全自动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合同,总金额近10 亿元,为历史上最大的单笔自动化订单。小港机加速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电动正面吊、电动堆高机、电动集卡等新能源产品在全国22 个省份投入使用,并出口新加坡、新西兰、印度等地主流码头及运营商,占据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全面领跑电动化赛道,累计销售突破500 台。
机器人成套智能产线成功出口, 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领域合作不断开展据三一机器人官网显示,2022 年三一机器人实现销售额近13 亿元,团队人数超过900 人,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分别超过95 项、220 项、100 项。在研发投入不断加持下,机器人业务快速拓展,目前已进入中车集团、蜂巢能源、中天互联等公司的智慧工厂,同时与埃斯顿、超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技术进步及应用场景探索,全面赋能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在国际化方面,首条锂电池拆解成套智能产线成功出口新加坡,该智能产线能展现出强大的智能上料、智能运输、智能分拣、智能拆解等功能,极大满足客户的自动化生产需要。
收购进入锂电、油气设备领域,业务版图加速扩张2022 年12 月30 日,公司发布公告将以现金人民币0.95 元向三一集团购买三一技术装备、长沙莱特、长沙飞凌部分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三一技术装备约95%的股权。此举标志着三一国际将收购三一集团锂电池装备资产,扩大业务版图,正式进军新能源锂电装备行业,而三一技术装备目前已完成首条3GwH 动力锂电池之生产线,已具备及掌握制造3GwH 电池生产线之核心技术,截至2022 年11 月30 日,就销售锂电池模块PACK 线已取得收入约550 万元。
而2023 年4 月12 日,公司时隔四个月后发布公告称将购买三一石油科技全部股权,交易对价为29.80 亿元,标志着公司进入油气设备领域,完成收购后三一国际将拥有全系列成套压裂设备产品(机械、液压、电驱)及行业领先的钻修井机管柱自动化设备产品,并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多款产品领跑中国市场;2020-2022 年三一石油科技实现营业收入8.95、17.40、20.87 亿元,税后净利润0.70、3.04、3.85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收购不断扩张业务版图,一方面可通过协同效应集中核心技术,保持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领跑优势,另一方面深入渗透能源设备板块,实现从传统煤机、矿山机械到油气领域再到锂电领域的全方位覆盖,进而平滑可能由单一业务所带来的营收波动。
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净利率有所下滑
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为23.35%,与2021 年基本持平,同比下降0.09pct,净利率为10.67%,同比下降2.07pct,净利率下滑主要为两方面因素:①销售费用上升明显,主要是由于加大国际营销资源投入,提升国际营销人员薪酬激励及加大机器人业务营销投入;②2021 年公司出售新疆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使得归母净利润基数较高。从营运能力来看,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155 天下降至144 天,应收账款周转率有2.32 次提升至2.51 次,营运效率有所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首家可提供采掘一体化设备、运输设备及全套解决方案的公司,同时为是国内生产吨位最大、系列最全、技术最先进的港口机械成套设备供货商之一。在收购后,公司机器人、锂电装备、油气装备并入版图,并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其中锂电设备有望在2023 年实现并表,而油气设备业务根据付款条件,70%股权收购金额的付款截至日期为2023 年12 月31 日,因此预计2023 年内油气设备业务有望实现并表。预计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4.01、297.57、367.06 亿元,同比增速为44.18%、32.83%、23.35%,实现归母净利润24.79、33.69、42.29 亿元,同比增速为48.92%、35.86%、25.54%,对应PE 分别为11.83、8.70、6.93倍,考虑到公司的龙头地位以及业务的快速扩张,且当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钢材及其他原材料的价格波动
公司的生产工序取决于大量原材料(尤其是钢材)的稳定供应。该等原材料的价格受外界条件导致的波动所规限,预计钢材价格将继续波动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无法确保公司将能够将成本的任何增加转嫁予客户。
因此,制造该等产品所用的原材料的价格任何上涨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供应商的供给波动性
公司从外部供货商采购部分零部件,超出控制范围的任何无法预计的短缺、交货延误、价格波动或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原材料及零件供应的中断。未有按规定的标准和合理价格为公司现有的营运及规划的业务营运保证足够数量的原材料及机器零件或根本无法进行,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公司部分产品的高速增长源于海外市场的高速拓展,若外部环境发生波动,不利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公司海外业务的增速,进而对公司整体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4、新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尽管公司已经就新业务进行详细评估,但仍存在因政策、客户变动等因素所导致的业务增长不及预期。根据收购公告中显示,三一石油智能装备2020-2022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95、17.40、20.87 亿元,预计该资产将于2023 年中并表,后续将与原有主业产生一定协同,但若增速不及预期,分别假设在2023-2025 年油气设备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5%、10%,则预计会使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较当前假设情形分别下滑0.93%、3.05%、4.08%/0.70%、2.6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