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在海外业务高速增长、电动化、智能化逻辑不断兑现以及新兴业务注入的推动下实现快速增长,且盈利能力由于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成本端压力减轻而有所提升。展望来看,公司传统业务核心竞争优势稳固,矿车(宽体车、刚性矿卡)、大港机、小港机业务国际化趋势仍较为明显,新兴业务蓄势待发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94 亿元,同比增长42.30%,实现归母净利润12.02 亿元,同比增长32.7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73 亿元,同比增长38.78%;单季度Q2 实现营业收入54.56 亿元,同比增长54.12%,实现归母净利润5.52 亿元,同比增长19.49%。
简评
传统业务持续保持竞争力,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在传统矿山机械、物流装备保持核心竞争力,掘进机、正面吊、堆高机稳固行业第一梯队地位,综采、宽体车在智能化、国际化推进下实现快速增长;新并入的石油装备、新兴业务(锂电设备、太阳能组件和制氢装备)已贡献业绩,其中石油装备从6 月10 日开始并表即贡献了3.4 亿元营收,优质资产在并入后持续发力。
分业务来看,①营收端:上半年矿山装备实现营业收入72.1 亿元,同比增长32%,占总收入比例67%,物流装备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42%,占总收入比例28%,石油装备、新兴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 亿元、2.2 亿元,分别占总收入比例为3%、2%。分产品来看,矿山机械板块中,掘进机和综采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3 亿元,同比增长6%,宽体车实现营业收入22 亿元,同比增长66%,矿卡实现营业收入3.8 亿元,在低基数下实现同比增长522%;物流装备板块中,大港机实现营业收入8.1 亿元,同比增长32%,小港机实现营业收入20.7 亿元,同比增长47%。
②盈利端:上半年在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实施降本措施以及海运费价格下降等影响下,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2.3pct 至26.1%。
分业务来看,矿山装备实现毛利率26.2%,同比提升2.0pct,其中矿车板块由于高毛利率的矿卡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提升8.5pct至 23.0%;物流装备毛利率提升5.5pct 至24.9%,其中大港机受益于原材料、海运费成本下降明显,毛利率大幅提 9.4pct 至12.4%。从费用率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2.0%、6.9%,分别同比变化-0.4pct、+0.1pct、+1.4pct,研发费用率的提升主要是公司在智慧矿山、智能港口、无人驾驶、新兴业务和油气装备领域加大研发所致。
海外市场高速增长,电动化产品获得客户认可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国际化逻辑持续兑现,上半年海外实现营业收入32.4 亿元,同比提升68%,占整体收入比例提升4.7pct 至29.9%。分业务来看,矿山装备海外营收同比增长54%至15 亿元,其中宽体车收入9.9 亿元,同比增长48%;物流装备实现海外营收18 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小港机在电动化产品市占率提升下同比增长96%至14.1 亿元,大港机实现营收3.6 亿元,同比增长50%。公司凭借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先技术,通过电动化产品不断突破欧美高端市场,上半年电动矿车实现营业收入3.9 亿元,同比增长241%,成功销往挪威市场;电动正面吊、堆高机、集卡等小港机实现营业收入2.2 亿元,同比增长52%,进入APMT、PSA 等国际四大运营商。展望来看,海外宽体车渗透率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六大码头运营商电动设备替换仍有较大空间,因此公司海外市场后续增长动力较强。
新兴业务亮点十足,光氢锂定位广阔市场
公司光伏产业一体化、氢能装备、锂电装备三类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其中:①光伏产业一体化:根据石峰发布公众号显示,自2023 年1 月三一硅能中试线第一块高效组件成功下线后,标志着三一硅能成功打通光伏全产业链,公司开始加快产业布局,在山西朔州、湖南株洲投资5GW 单晶硅建设项目、5GW 太阳能电池片量产项目,光伏业务有望实现快速放量。②氢能装备:上半年三一氢能成功中标全球最大绿氨项目——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8 套1000Nm/h 水电解制氢设备,订单总金额近6000 万元。③锂电装备:公司150万模组PACK 线项目于上半年已向客户发货交付,订单包括2 条中试生产线、 1 条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用于100AH 电芯和280AH 电芯来制作户用和工商业的储能PACK,业务开始逐步向外部客户拓展。展望来看,公司战略规划清晰,由传统能源平台逐步向全能源平台转型,打开成长天花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8.29 亿元、300.01 亿元、367.2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94%、31.41%、22.40%,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4.30 亿元、33.17 亿元、40.7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96%、36.51%、22.85%,分别对应PE 为15.76x、11.55x、9.40x,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