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16.0 亿港元,同比增长34%;归母净利润9.2 亿港元,业绩扭亏为盈。公司逐渐形成稀缺的基础设施“资产融通+资产运营”的业务格局,在基础设施项目孵化、运营管理、后期退出等环节形成完整链条。展望未来,公司资产运营业务有望迎来效率和规模的双重增长,资产融通业务下基金管理规模稳定增长。我们给予公司2.2 港元/股的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主营业务稳定增长,业绩扭亏为盈。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 亿港元,同比增长34%;毛利润10.6 亿港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9.2 亿港元,较上年扭亏为盈,若剔除剥离首钢资源导致的16.15 亿港元的亏损,则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4%。
迈向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之路。2016 年起,公司开始转型轻资产业务,到2022 年形成“资产融通+资产运营”的业务格局,在基金募集及管理、基础设施项目孵化、运营管理、后期退出等环节形成完善的链条。公司看好C-REITs市场发展,积极通过搭建基金和自投的方式参与REITs 发行,进一步丰富展业模式,拓宽收入来源,积累发行经验。
资产融通超额收益改善盈利能力。2022 年,公司资产融通业务实现收入10.2亿港元,同比增长82%,其中基金超额收益5.2 亿港元,同比增长109%,推动公司当期毛利率上涨21 个百分点至67%。公司基金管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1%至1.9 亿港元,显示公司具备募资能力,管理基金规模有望稳步提升。
资产运营收入有望恢复,规模有望上升。2022 年,公司资产运营收入5.8 亿港元,同比降低8.5%,主要是疫情期间居民出行意愿明显下降,公司当前管理的以公共停车场为主的基础设施的拓展和运营均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管控逐渐放开,居民出行需求恢复,未来公司在管停车场的运营和外拓进度均有望恢复。同时,我们也期待公司管理资产进一步扩容扩类,通过多元化的资产管理组合,实现稳定的运营收入。
在手现金充足,丰厚股息回馈股东。截止2022 年末,公司货币资金达35.7 亿港元,在手现金充裕。2022 年,公司累计公告分派股息9 亿港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98%,按公告当天收盘价测算股息率达6.5%。2023 年3 月34 日,公司公告,计划在2023-2027 年度,每年向股东分派不低于当期归母净利润的80%的股息。
风险因素:公司基础设施项目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2022 年公司来自于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损益的收入约3.1 亿港元,未来该类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公司业绩波动较大的风险;公司剥离首钢资源尚未完成,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其他收入未来也可能存在下降风险;基金超额收益存在波动的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逐渐转型基金管理+不动产管理的轻资产业务模式。
资产融通业务有望随着管理规模逐渐扩大而逐渐增长。资产运营方面业务受益于基础设施运营效率恢复、规模提升带来的双重增长。我们微调公司2023/24/25年EPS 预测至0.14/0.17/0.22 港元(原2023/24 年预测为0.14/0.15),参考ESR 等资产管理公司估值水平,考虑公司未来的增长和国内基础设施资产管理领域的稀缺性,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16 倍PE 的目标估值,对应目标价2.2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