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受费用投入加大影响2022年亏损扩大,2023年有望改善,母公司三大业务均迎来积极变化,创新及新兴业务高速发展,集团远期空间可观,维持增持评级。
摘要:
维持增持评级。考 虑到短期研发投入加大,下调集团2023-2024年预测EPS为-0.17/-0.12 美元(原为-0.11/-0.05 美元),新增2025 年预测EPS 为-0.03美元。下调目标价为3.60 美元(原为4.20 美元),折合28.26 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研发投入加大,短期业绩承压。集团2022 年实现营收8.41 亿美元(剔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速+15.6%),归母净亏损4.37 亿美元(2021 年归母净亏损2.76 亿美元),主要系子公司微创机器人、心通医疗、微创脑科学加大研发投入,火鹰支架开展海外临床,集团研发开支同比增长41.0%至4.20 亿美元,短期业绩承压。预计2023 年降本增效将继续推进,亏损有望收窄。
母公司三大业务有望迎来积极变化。分业务看(剔除汇率影响,下同),2022 年冠脉业务、骨科业务、心律管理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34 亿美元、2.24 亿美元、2.04 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9.5%、3.5%,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2023 年疫情影响消退后有望恢复性增长。此外三大板块2023年均有望迎来积极变化,冠脉业务受益于支架国采续约提价,收入利润同比有望快速增长;骨科业务国内架构已完成调整,市场竞争力有望提升;心律管理板块的国产Rega 起搏器和电极借助集采有望快速提升份额。
创新业务高速增长,新兴业务逐渐成熟。2022 年大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神经介入业务、心脏瓣膜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33 亿美元、0.80 亿美元、0.37 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0%、43.0%、25.0%,2023 年疫情影响消退后有望加速增长。手术机器人正式实现规模化销售,2022 年实现收入309 万美元,2023 年有望爆发式增长。集团包括介入影像、泌尿外科等在内的新兴业务亦逐步走向成熟,2022 年合计实现营收0.21 亿美元,同比增长1284%,未来有望为集团带来可观收入贡献。微创医疗集团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凭借高胜率孵化优质创新子公司的能力,未来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风险提示:费用控制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商业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