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 月30 日,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1.8%至198.2 亿港元;年度溢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增长103.1%至6.13 亿港元;每股收益37.74 港仙。
简评
疫情推动数字化转型需求,公司大数据技术红利逐步释放,利润持续翻倍增长。2020 年,新冠疫情促使城市管理、企业运营、个人生活和消费方式发生转变,加速了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公司以大数据融合技术积极赋能智慧城市、智慧供应链以及金融科技等场景。2020 年公司共实现收入198.2 亿港元,同比增长11.8%;年度溢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6.13 亿港元,同比增长103.1%,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实现利润翻倍增长。公司2016 年开始通过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攻关、项目孵化,积累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目前以燕云DaaS 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红利正逐渐释放。
大数据场景业务快速增长,与神州信息协同联动深耕金融生态。公司是赋能多场景的大数据服务公司,业务主要面向城市大数据场景(智慧城市)、行业大数据场景(智慧产业链)、金融科技场景(神州信息)、创新孵化场景(投资业务)等核心场景。
2020 年公司智慧城市整体收入约4.77 亿港元,较上财年同比增长46%;利润约2,866 万港元,同比增长149.4%;智慧产业链业务实现收入约74.11 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7.7%;利润约2 亿港元,同比增长88.9%。智慧城市、智慧产业链等大数据场景业务实现快速增长。神州信息作为公司大数据产业生态场景的一部分,在金融、农业等行业大数据生态场景与公司进行生态协同、业务联动和客户深耕,积极探索“科技+产业+金融”三方赋能的新模式,2020 年神州信息业务实现收入约114.57 亿港元;利润约6.15 亿港元,同比增长104.0%。
“燕云DaaS”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数据底座”,赋能城市智慧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作为数字经济赋能的主舞台,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持续耕耘十余年,目前已成功开发和孵化了一批新进技术成果,形成了以燕云DaaS 为核心的大数据融合技术的优势壁垒。燕云DaaS 是一个面向大数据的数据开采融合平台,其基础技术在2019 年1 月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使用者在无需更新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可以以最低成本方式将不同年代、缺乏原厂支持的系统和数据通过产生API 链接进行整合,实时更新。通过独具特色的数据中台和数据中枢融合服务,燕云DaaS 可以打通城市生态场景大数据,快速推进以城市大脑和数字孪生城市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公司成功在多个省市落地大型项目,赋能当地新基建发展,助力民生服务改善、数字经济发展。未来公司有望持续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在更多城市建设“数据底座”,实现智慧城市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大数据服务智慧产业链,电商物流业务高速增长。公司在供应链领域耕耘二十余年,已将大数据服务拓展到整个智慧产业链。新冠疫情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网购需求增加,电商和在线教育快速发展。公司依托自身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供应链+大数据+AIoT”战略+供应链大数据应用平台KingKooData 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中心,为各类电商企业提供智能数据服务,受到电商、在线教育等多家头部企业的青睐。2020年公司电商供应链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77%,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公司积极拓展覆盖行业领域,目前初步完成教育行业头部卡位,在新基建、生产供应链领域收获三一重工、特来电、许继集团等头部客户,服务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受益金融信创,先发布局数字货币领域,金融科技场景业务稳健发展。2020 年神州信息业务中金融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稳定增长,分布式应用平台Sm@rtGalaxy3.0 的性能全方位提升,分布式应用平台、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中标、签约15 家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并且实现首次海外敏捷交付;数字货币领域,领先市场发布内存块链平台Sm@rtGAS 和数字货币(DCEP)解决方案;在金融信创加速推进的过程,成功中标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客户信创系统集成或信创软件项目,具备完整的信创产业链。在行业大数据方面,神州信息以场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推出银农直连、单品大数据助贷、银税互动、企业征信评价等创新业务,为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破题。
投资建议:未来公司将围绕数据供应链打造核心产品,以数据加工技术产品赋能数据产业加速发展,构建互为生态的软件生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数据软件产品授权、订阅及服务。预测公司金融科技场景业务重回稳健增长,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链保持快速增长,各项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0.44/296.47/371.03 亿港元,年度溢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7.51/9.45/11.87 亿港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2.47/9.91/7.89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基建政策变动,人力成本上升,项目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