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拥有强大的商业化平台,覆盖多个专科领域,凭借30 年的药品商业化成功经验,稳固了中国药品CSO 市场的龙头位置。2018 年公司加速向创新药企转型,2023 年是转型升级的转折点,9 款重磅创新产品预计近3 年在中国处于商业化阶段,地西泮鼻喷雾剂、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注射液(银屑病适应症)在2023 年已上市。公司皮肤科及医美体系建设正不断完善,逐步进入收获期。
1.公司拥有丰富竞争力的在售产品,核心品种集采利空落地,2022 年营收同比增长14%。公司现售产品主要覆盖心脑血管、消化、中枢神经、眼科、皮肤/医美等领域,核心产品黛力新、优思弗和莎尔福占有率稳居第一,黛力新被纳入第七批国采,公司未中标,价格降幅在10%以内;优思弗和波依定被纳入第八批国采,预计2023 年下半年执行价格降幅在10%-20%。在集采和疫情的影响下,2022 年实现营收91.5 亿元(yoy+9.73%),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1]为104.98 亿元(yoy+13.7%),净利润为32.76 亿元(yoy+8.3%)。
2.公司创新管线持续扩充,多个新品种即将上市,有望迎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已在全球布局30 款以FIC、BIC 为主的创新管线,2023-2025 年多个创新品种即将陆续上市,甲氨蝶呤预充式注射液(银屑病适应症)、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和地西泮鼻喷雾剂分别于2023 年3 月、5 月和6 月上市;2024-2025 年预计2 款产品有望上市,包括亚甲蓝肠溶缓释片和FUBA5200聚焦超声塑身仪;2025-2026 年预计3 款产品有望上市,包括德度司他片、甲氨蝶呤注射液(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和芦可替尼乳膏。
3.皮肤/医美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逐步进入收获期。目前公司皮肤医美业务团队规模超过600 人,覆盖超过2 万位皮肤科专家,覆盖中国约1 万家医院及医疗机构。2022 年,公司获得两项产品许可权利,包括新引入芦可替尼乳膏和韩国A 型肉毒素产品,其中芦可替尼乳膏为美国FDA 批准的第一种且唯一一种局部外用JAK 抑制剂和白癜风复色产品,市场潜力大。公司收购了研发平台禾零扩展皮肤学级产品,并聚焦超声技术平台“康乃馨”并布局三个系列产品。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8 亿、34.09 亿和40.79 亿,同比分别增长2%、3%和20%,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35 元、1.39 元和1.66 元,对应公司当前股价PE 分别为8、8 和7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降价的风险;创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新品推出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