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业务盈利2Q23 有望环比显著修复,纯碱降价有利于汽车玻璃业务2Q23 以来浮法玻璃价格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截至5 月26 日,全国浮法玻璃均价较年内低点反弹585 元/吨(37%);2Q23 以来平均价格较1Q23均价修复了379 元/吨(22%)。我们预计公司浮法玻璃业务的盈利有望在2Q23 实现较强的边际修复。此外,得益于近期加速回落的纯碱价格和相对更为平稳的汽车玻璃价格,汽玻业务的利润率有望受益于成本的回落。我们将2023E 预测 EPS 提高14.6%至1.55 港元,2024/2025E 预测EPS 向下微调0.4%/0.4%至2.01/2.16 港元。目标价上调5.3%至17.76 港元,基于10x2023-2024 平均 P/E,与 2005 年以来平均一致。公司股价自2Q23以来跑输恒生国企指数8.52 个百分点,对盈利有望显著修复并未充分反映。
维持“买入”。房地产市场企稳的节奏仍是浮法业务盈利改善持续性的关键。
供给低位,终端需求温和改善叠加下游再库存是盈利修复主要动力三方面的有利条件有望带来的2Q23 以来浮法玻璃行业盈利的环比显著改善:1. 供给处于低位;由于盈利恶化,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冷修在2H22起加速。1-5 月行业平均在产产能同比-6%;2.终端需求在春节以来呈现温和改善, 5 月上旬玻璃深加工企业在手订单16.4 天,同比+20.1%,但较2021 年同期仍-39%;以及3. 下游加工企业在玻璃价格反弹的过程中加大了补充原片库存的力度,促进了玻璃价格的反弹幅度。经历了这轮浮法玻璃价格反弹之后,按当前浮法玻璃价格及原燃料成本测算,行业已从 2H22 年大面积亏损进入到普遍盈利的状态。
房地产市场的企稳仍是供需改善持续性的关键
尽管浮法玻璃行业盈利已经实现了显著改善,但部分支持供需修复的有利条件正有所恶化。随着盈利的修复,行业的有效供给正在反弹。截至5 月26日,行业有效产能较春节前增长了4%,行业盈利能力的普遍恢复或进一步加快复产速度。5 月以来纯碱市场加速回落,截至5 月26 日,现货/期货价格分别较4 月底降24%/25%。面临成本端大幅回落,我们预计玻璃深加工企业补库存的积极性会有所回落,对采购价格的观望会有所增加。在前期有利条件趋弱的情况下,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和盈利修复的持续性将更有赖于终端需求的进一步修复。考虑到建筑工程在浮法玻璃终端需求中占比高,房地产市场能否更快企稳仍将是最重要的变量。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严于预期,产能退出慢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