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中国太平(00966.HK)2022年年报点评:预计2023年寿险NBV恢复较快增速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03-31
公司主业太平人寿新业务增长优于同业,队伍量质齐升,主要来自寿险管理团队的卓越表现。公司估值大幅低于行业水平,一些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公司治理有待持续优化。预计公司 2023 年新业务价值有望回归较快增速,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归母净利润 28 亿港元,同比下降 63%,主要来自利率和股市波动。受损于利率和股市波动,公司 2022 年净利润、净资产等核心指标大幅下降。其中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为 28 亿港元,同比下降 63%;归母净资产为 755 亿港元,同比下降 14%。具体看,受损于准备金补提和投资收益下降,太平人寿净利润同比下降 46.4%。集团利润大幅下降既反映了 2022 年艰难的市场环境,也反映了公司作为控股公司的复杂性,以及整体估值折扣的合理性。
太平人寿新业务增长优于同业,队伍量质齐升,主要来自寿险管理团队的卓越表现。2022 年公司实现新业务价值人民币 66.6 亿元,同比-10.5%(港币 74.6亿元,同比-18%)。截至 2022 年底公司代理人数 39 万人,同比增长 1.6%,大幅超越同业表现;个险百万人力 3680 人,同比增长 54%;银保期缴百万人力 3061 人,同比增长 40.7%。从首年保费看,个险终身寿险首年期缴保费 7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73.7%;银保期缴首年保费 100.1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9%。公司保单继续率维持行业领先,个险 13 个月保单继续率为 93%,银保13 个月保单继续率为 96.1%。太平寿险管理团队以队伍稳定为核心,借鉴全球历史周期经验,倾听客户需求、立足前线呼声,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具体看,公司通过老客户加保、新代理人卖车险、开发低件均保单、推月缴产品等有效策略,帮助队伍提升活动率(55%,行业领先),保证了总规模 39 万人队伍的高度稳定;公司也通过扎实的队伍管理,坚持不折腾,抓关键人员,帮助个险主管和银保部经理提高产能,月均收入分别为 1.8 万元和 3.3 万元,同比分别提高 12.2%和 7.8%。回顾过去疫情三年,寿险行业经营环境艰难且极其不稳定,太平人寿一枝独秀的表现,离不开寿险公司管理层的正确领导。
公司估值大幅低于行业水平,一些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公司治理有待持续优化。目前公司市值为 304 亿港元,而公司 2022 年归母内含价值达 1981亿港元,归母净资产为 755 亿港元,正常投资收益水平下的 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 75 亿港元。从 PB 角度,公司估值从 2018 年以来一路下行,最近三年平均值为 0.5 倍,这是多重问题历史积累的结果。具体看:公司非寿险业务复杂多元、盈利能力差、同质化严重,竞争能力尚未获得实质性提升;集团公司下多条业务线、境内外业务之间协同效果有限;公司投资业务相对波动,减值等非正常损失时有发生;公司按净利润为基准派息,股息和净利润都大幅波动,难以建立稳定预期;太平人寿产品定价相对较低,渠道结构和产品结构决定了整体价值率比较低。
风险因素:利率中长期下降、股市大幅下跌带来投资损失、寿险复苏弱于预期。
投资建议:太平人寿一枝独秀,预计 2023 年 NBV 恢复较快增速,维持“增持”评级。太平寿险管理团队以队伍稳定为核心,借鉴全球历史周期经验,倾听客户需求、立足前线呼声,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队伍实现量质齐升;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显著修复,公司凭借 39 万代理人队伍的规模优势、高活动率优势、大量优秀主管和绩优业务员优势、以及银保期缴业务处于需求释放周期等因素带动下,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新业务价值有望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由于公司投资收益大幅下滑,参考公司年报,我们调整公司 2023/2024 年 BPS预测至 22.5/23.9 港元(前值预测为 26.7/29.1 港元),新增 2025 年 BPS 预测25.4 港元。参考公司过去三年估值区间中枢,我们给予公司 2023E 0.5x PB 估值,对应未来一年目标价 11 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暂无数据

公司动态

    暂无数据

盘面综述

    暂无数据

IPO动态

    暂无数据

港股涨幅榜
  • 港股通
  • 红筹股
  • 国企股
  • 科技股
  • 名称/代码
  • 最新价
  • 涨跌幅

暂无数据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