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4 年归母净亏损13.5-15.5 亿元(23 年盈利1.85亿元),主要受乳牛公允价值重估损失及商誉减值等拖累,利润率短期承压;但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24 年公司公斤奶的销售成本下降幅度大于奶价下降幅度,促使毛利率同比提升,公司24 年现金EBITDA 同比增长16%-24%至29.0-31.0 亿元,由于上述减值均为非现金影响因素,公司24年经营性现金流表现稳健。当前原奶供给端去化的趋势明确,需求端有望保持平稳,我们预计25H2 原奶周期有望走向供需平衡,期待公司走出业绩低谷、利润弹性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短期因素致24 年业绩承压,现金EBITDA 仍实现稳健增长
24 年预计归母净亏损13.5-15.5 亿元,主要系:1)24 年奶牛养殖企业处于下行周期,公司主动加大了战略淘汰低效牛只数量以改善牛群结构,乳牛公允价值重估亏损同比扩大15-17 亿元至27.8-29.8 亿元;2)受到不利市场因素影响,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4-6 亿元。另一方面,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24 年公司公斤奶的销售成本下降幅度大于奶价下降幅度,促使毛利率同比提升,公司24 年现金EBITDA 同比增长16%-24%。截至24 年末,公司乳牛规模超过49 万头,成乳牛占比提升至51%,有机奶产能扩容强化高端产品布局,叠加数智平台、饲料等衍生业务贡献增量,产业链协同深化推动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增强,进一步夯实公司长期竞争力。
产能去化方向明确,静待原奶周期拐点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截至25 年1 月,我国的奶牛存栏量为616 万头,对应23 年末已去化32 万头牛,对应原奶周期供需平衡仍然需要一定的奶牛淘汰量,但上游产能去化方向明确。从牧业企业的盈利压力来看,此前由于原奶价格下滑,牧场的亏损面加大(尤其是饲料成本不具备采购优势的小牧场亏损相对更加严重),25Q2 淡季奶价下滑/25Q3 开启饲料采购等阶段均有望见到上游牧场出清,我们预计25H2 原奶周期有望走向供需平衡。若供需格局改善带动奶价回暖,叠加生物资产减值损失等负面因素减弱,公司盈利弹性可期,公司作为上游牧场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周期反转。
期待经营改善,公司有望走出业绩低谷
考虑奶价开启上行周期仍需时间、生物资产减值损失等,我们下调24-25年盈利预测,预计24-26 年EPS -0.19/0.02/0.09 元(前次0.00/0.06/0.07元),考虑25 年生物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仍然较大,我们参考可比公司26年平均12x PE(Wind 一致预期),给予26 年12x PE,目标价1.17 港币(前值1.07 港币,较前次目标价上调,系考虑可比公司估值上调),“买入”。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需求不达预期、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