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组织参观芜湖智慧农业项目,智慧农业雏形已现
公司农机业务计划未来五年实现100亿-150亿元人民币收入,盈利10亿-20亿元人民币
我们认为公司下半年业绩确定性高,农机板块长期成长空间巨大,港股管理层持股计划有助提振市场信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调研芜湖智慧农业项目,智慧农业雏形已现
我们调研了公司在芜湖的3,000亩水稻智慧农业试验田,在中联智慧农业的赋能下,试验田实现亩产增产20%-30%,每亩成本下降约200元人民币,同时产品价值有望大幅度提升。公司预计2021年在芜湖的水稻种植规模将上升至2万-5万亩,在河南启动小麦数字化研究,并在湖南推进水稻商业化项目落地。公司2018年携手吴恩达团队联手打造智慧农业项目(包括智慧农机和智慧农业服务),加速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和农机上的应用。目前已经实现了通过智慧农机收集数据,利用AI和算法处理数据并得出精准播种、施肥、除害和收割等决策,利用智慧农机精准完成决策的闭环。整个闭环中将大幅减少人力投入、优化成本并实现系统不断迭代升级。根据中联重科披露的数据,迪尔(DE N)2019年农机收入为237亿美元,孟山都(已被拜耳(BAYN DF)收购)2019年智慧农业收入100亿美元。而中联重科的长期发展方向是两者的结合。
重整旗鼓,科技引领
回顾中联农机的发展历程,中联重科在2014年收购了奇瑞重工,但之后由于产品结构和中国农机补贴退坡等情况导致收入和盈利停滞不前。中联农机于2017年开始对产品定位和管理团队进行大幅调整,2018年明确了发展高端智慧农业的定位并携手吴恩达进行产品研发。孟山都子公司产品Climate FieldView全球付费用户耕地规模为3.6亿亩,而中国市场目前没有智慧农业巨头出现。我们认为中联重科在该领域有成为龙头的潜质,主要基于:1)智慧农业需要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硬件执行能力,中联重科长板强,无短板;2)强大的研发和资金支持;3)全球产业链布局;4)由于农作物有客观生长规律,一般技术迭代需要4-5年时间,中联先发优势将难以被突破。公司预计2025年其智慧农业收入将达到100亿-150亿元人民币,盈利达到10亿-20亿元人民币,为中国1,000万至3,000万亩农作物提供数字服务。
智慧农机提升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由于农作物生长的客观周期原因,智慧农机在2022年之前仍是研发试验为主,但其市场空间大,先发优势明显,预计产品成熟后收入增长迅速。我们暂维持目前的盈利预测,但中联智慧农业的推进将有助于公司估值提升,我们维持公司10.7港元的目标价,对应11倍2021年预测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