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预计2020年盈利70-75亿元人民币,同比提升60%-72%
设备利用小时数乐观,部分大吨位产品排产至2021年下半年,2021年收入增长确定性高
上调公司目标价25%至13.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盈利超预期,净利润增速行业领先
公司预计2020全年盈利为70-75亿元人民币,同比提升60%-72%,中值超过我们之前预期9%;扣非后净利润为61-68亿元人民币,同比提升74%-94%。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将部分理财产品收益计为非经常性损益,同时预计公司2020年有超过7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激励费用将计入运营成本,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经调整后核心净利润为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增速行业领先。公司净利润超预期主要得益于:1)基建实际需求和2021年预期需求超预期,带动工程机械四季度需求淡季不淡;2)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公司单产品毛利率有所恢复;3)大吨位产品占比提升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
设备利用小时数稳健,2021年需求增长确定性高
从公司设备利用小时数看,公司塔机、起重机和挖掘机12月利用小时数分别同比上升23%/10%/5%,混凝土泵车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5%。我们认为整体设备利用率维持高景气,而挖掘机数据对塔机和混凝土设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支持2021年塔机和混凝土设备维持高增长。从订单的角度,公司大吨位产品(包括起重机和塔机)近期需求旺盛,已排产至2021年下半年。公司认为大吨位起重设备需求主要来自于能源板块,而大吨位塔机需求主要来自于装配式建筑。大吨位产品竞争小,毛利高,有助于公司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我们上调公司2020-22年毛利1.1%至3.5%左右,叠加其他收益提升,上调公司2020-22年调整后核心净利润5.9%/6.6%/10.0%。
估值有望向行业龙头靠拢,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近期港股及周期板块关注度明显提升,带动公司股价持续上扬,但中联重科H股的估值水平落后于中联重科A股(000157 SZ)和三一重工(600031 SH)21%/54%。目前公司A/H股差价仍处于2020年以来的较高水平,我们认为随着管理层H股定增的推进,有助于公司A/H股差价的收窄。同时三一重工估值大幅领先于中联重科,但从盈利增长的角度看,三一重工并不占优势,甚至在新业务拓展上中联重科更占有优势。历史上看,三一重工并不是持续领先于中联重科。我们认为随着工程机械产品周期的变化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中联重科均衡发展的价值将逐步被市场认可,估值有望向三一重工靠拢。我们上调公司2021年目标价市盈率乘数15%至12倍,结合盈利预测调整及汇率变化,上调目标价25%至13.3港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