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同比增长48.9%。 伟能公布2017 财年年度业绩。营业额录得港币17.46 亿元,同比上升14.0%。收入增长主要由两线因素驱动:1)系统集成业务(SI)销售收入增长11.3%; 2)IBO 项目装机容量扩张带动业务部门销售收入增长20.4%。尽管公司2017 年业务发展步伐触及更多的海外市场项目,公司在销售和行政开支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大举增加,费用控制依然良好。公司在年内确认两项主要的非经常收益,一项为可换股贷款所产生的公允值收益9 千万港元,以及公司提前清偿EPC 应付余额所产生的4.9 千万港元收益,除上述项目以外,2017 年欧元持续升值为公司带来8.8 千万港元汇兑损失。伟能2017 年录得净利润同比上涨48.9%至3.2 亿港元。若撇除一次性收益及外汇亏损,我们预计核心盈利为2.791 亿港元,同比增长25.5%,但较我们预期低22.2%。
塑造全球系统化平台。 2017 年公司将其业务覆盖范围从亚洲大幅扩展到全球化运营平台,令人印象深刻。公司除了一直致力开发的发展中地区(东南亚和南美洲)类电力租赁市场市场以伴随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以外,管理层也希望能够以电力辅助角色切入成熟的发达国际市场。管理层看好欧洲区域的电力辅助市场,预期高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增长将显着提升对于短时响应的分布式发电机组的需求。根据公司项目规划,英国或将成为公司在成熟市场扩张的第一站。对于如何协调海外多地业务扩张,管理层强调与现有长期SI 客户展开广泛合作,并利用客户当地资源进入新的市场。公司在2017 年建立了多个海外分支机构用以支持区域性的项目开发和管理。
未来三年IBO 业务目标1.2 吉瓦。由于受到地方政府项目审核及推进步伐迟缓所制约,伟能的IBO 项目进程也因此遭到拖延,公司的增长步伐受此影响也明显放缓。然而我们对于公司的业务发展仍然抱有信心。基于公司的项目储备信息更新,我们认为公司的IBO 项目依然维持强健。对于2018-2020 年业务发展规划,管理层给予总装机容量增长1.2 吉瓦目标指引,并计划对储备项目情况做滚动更新。根据管理层给予的储备项目投运时间指引,我们判断公司已公布的459 兆瓦项目储备中,大部分的投运时点将在2018 年中后段,预期2018 年有效装机容量增长约为75 兆瓦。我们认为2018 年新增IBO 项目装机所带来的业绩贡献将在2019 年获得较为全面的释放。
下调目标价至每股5.63 港元。基于更新后的IBO 项目进度,我们将2018/2019 年的净利预测分别下调44.5%/34.5%,自5.74/8.15 亿港元下调至3.18/5.34 亿港元。我们相信公司新增项目利润释放的步伐较我们此前预期晚1 年,预料项目的盈利贡献将自2019 年开始释放。我们的DCF 目标价也随之进行调整,目标价下调至每股5.63 港元。我们更新后的目标价尚未置入公司于中信集团合作所带来的潜在增长,同时我们认为对于公司预测的主要风险仍然是IBO 项目的投运时间进度。我们对伟能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