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教育公布21 财年收入为人民币23.24 亿元(同比增长48.2%),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66亿元(同比增长50.5%)。 公司的收入增长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但经调整净利润的增速超出我们的预期。主要得益于希望教育并购院校的投后管理持续释放以及强劲的内生增长,带动业绩提升。
在校生增长稳健,转设完成后招生有望恢复。受益于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职两年两百万扩招带动,公司的专科院校在21 财年获得了强劲的内生增长,叠加新收购学校的并表,21 财年希望教育的在校生人数达到196,747 人,同比增长40.4%。其中,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为98,788人,同比增长38.6%,专科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80,225 人,同比增长32.3%。此外,由于集团的四川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等6 所独立学院为了满足转设要求,在21/22 学年的本科招生计划同比减少约8,000 个,因此,我们相信集团21/22 学年的在校生增长将由专科招生的增长所贡献。根据公告,集团在21/22 学年在校生人数达到23.2 万人,同比增长19.2%,内生同比增速达到13%。其中,我们预计专科新招生人数在21/22 学年达到约58,681 人,内生增速为26%。另外,由于公司旗下独立学院已经或将在2022 年陆续完成转设,我们也预计集团的本科招生计划恢复,带动在校生人数至24 财年增长至29.2 万人,对应24 财年收入达到41.2 亿元,三年复合增速达到21%。
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希望教育在21 财年的毛利率为53.2%,同比增长0.8 个百分点。调整后净利率在21 财年达到37.3%,同比增长0.6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利润率的提高主要源于高等教育的经营杠杆逐步释放,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如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被摊薄。从费用端来看,由于集团在高职扩招政策下积极招生,导致21 财年销售开支同比上升140%至1.47 亿元,占收入比6.3%(同比增长2.4 个百分点)。鉴于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并购,集团在21 财年的行政费用达到3.33 亿元,占收入比为14.3%(同比增长1.8 个百分点)。另外,由于银川能源学院应收账款减值的拨回,集团在21 财年录得拨回收入1.8 亿元,叠加黔南科技学院股权价值重新计量的公平值收益2.12 亿元,带动其他收入增长至6.67 亿元。此外,由于旗下院校独立学院转设,公司也在21 财年支付转设费共计7.55 亿元(黔南经济学院转设费:4.12 亿元;黔南经济学院终止品牌使用费:7,718 万元;黔南科技学院转设费:2.65 亿元)。随着非经营性费用的调整,集团在21 财年的经调整净利润达到8.66 亿元。我们预计随着投后整合的不断赋能,集团的各项开支有望下降,因此我们预计希望教育24 财年的经调整净利润将达到人民币16.7 亿元,三年复合增速为24%。
职教发展意见出台,旗下高职升本计划重启。得益于10 月12 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意见》中对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本科的大力支持,并提出至2025 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总招生规模的10%。我们预测25 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将达到65 万人,远超现有37 所职业本科院校所能提供的约6.1 万人招生规模。因此,我们相信高质量办学的专科院校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升级职业本科,以满足政策目标。而希望教育旗下的四川天一学院已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升级本科院校所需的投入,预计该校的升本计划将重启。而公司新设立的重庆数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均被纳入省(直辖市)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若公司旗下院校升级职业本科,我们认为这将利好院校的招生并促进学费的提升。
维持买入。随着独立学院转设陆续完成,我们预计集团招生将在23 财年恢复增长。并且,公司的投后整合持续进行也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因此,我们上调公司22 及23 财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至人民币10.21 亿元和13.44 亿元,新增24 财年预测为人民币16.7 亿元。同时上调集团22/23/24财年的每股收益预测至人民币0.13/0.17/0.21 元。我们上调目标价为4.08 港元,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本科招生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