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肿瘤管线中,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是国内唯一获批5 大一线适应症治疗的PD-1 抑制剂,头部地位稳固,2023 年医保新增胃癌一线及食管一线适应症且未降价,及公司销售体系升级效果体现,2023 年销售额预计迎来良好增长。非肿瘤管线中, 减重药物IBI-362 凭借优秀的临床数据和综合优势,具备爆款潜力。在商业体系升级的背景下,公司将进一步提升销售效率与回报率。
主要逻辑
基石产品信迪利单抗头部地位稳固,医保降价影响减少。作为公司目前商业化体系中的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在国内的头部地位稳固,也是唯一获批5 大一线适应症的PD-1 药物。考虑到,2023年价格稳定以及新的适应症被纳入医保,预计将迎来良好增长。
商业化体系升级成功,销售效率持续提升。随着商业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管线丰富度的提升,公司的商业化体系架构也成功进行升级。2022 年,公司建立更为精准的业务单位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销售管理效率。
以PD-1 为基石持续拓宽产品线,构建宽广护城河,ADC 平台有望实现超车。随着雷莫西尤单抗、塞普替尼的获批以及BCMACAR-T 的上市申请,公司在肿瘤领域的商业化产品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依托国清院出色的研发能力,公司已成功搭建差异化的ADC平台。独具特色的靶点选择、优秀的抗体改造能力与下一代linker-payload 技术布局有望为公司在ADC 领域实现新突破。
非肿瘤管线,心血管、代谢及自免崛起。在代谢领域,我国超重与肥胖人群过4 亿,作为一款双靶点(GLP-1R/GCGR)激动剂,IBI-362 在减肥端的效果出众,具备成为同靶点减重效果最佳的潜力。中国超重与肥胖的成年人接近5 亿,用药人群广泛,IBI-362有望成为爆款产品。针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的IBI-306(PCSK9)已提交NDA,有望2023 年实现上市销售。在自免领域,公司IBI-112(IL-23p19)与IBI-353(PDE4)均具备成为同靶点最佳的潜力,目前临床管线都已进入中后期阶段。
投资建议:信达生物已拥有 8 个商业化产品及优秀的商业化团队,管线未来将持续扩增。预计信达生物2023~2025 年收入为57.9亿元、76.9 亿元与119.6 亿元。我们采用 DCF 估值,公司合理市值为 854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 60.84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药研发进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创新药商业化的不确定性。市场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