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信达生物(1801.HK):盈利超出市场预期 迎双轮驱动和全球化新阶段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03-29
  核心观点
  3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4 年业绩公告。2024 年,公司实现全部收入94.2 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产品收入为82.3 亿元,同比增长43.6%,收入符合预期。同时,公司净利润实现由负转正,超出市场预期,从2023 年的-5.1 亿元增加至2024 年的3.3 亿元,主要因公司收入提升、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以及授权收入提升。整体看,公司2024 年规模扩大,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后续管线中,玛仕度肽、替妥尤单抗和IBI363(PD1/IL2α)等药物快速推进,看好公司进入双轮驱动及全球化新阶段。
  事件
  3 月26 日,信达生物发布2024 年年度业绩公告。
  点评
  产品收入符合预期,净利润由负转正超出市场预期2024 年总收入为94.2 亿元,同比增长51.8%,产品收入为82. 3 亿元,同比增长43.6%。强劲的收入增长主要因公司在肿瘤领域已经取得领先地位,核心产品如信迪利单抗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公司其他产品也实现快速放量。2024 年净利润为3.3 亿元,较2023 年的-5 . 1 亿元提升8.4 亿元,净利润实现由负转正。净利润的由负转正主要因公司收入快速增长、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以及授权收入提升所带来的改进。
  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84%,较2023 年同期的81.7%提升2. 3 个百分点,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因公司产量增加以及成本持续优化;2 0 24年,公司研发费用约为26.8 亿元,较2023 年的22.3 亿元提升4 .5 亿元,整体符合预期。2024 年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率为52.8% ,较2023 年的54.1%下降1.3 个百分点,表明公司持续提升商业管理效率。
  截至2024 年底,公司在手现金102.2 亿元,资金充足。
  三期临床疗效优异,首个国产IGF-1R 抗体获批上市3 月14 日,NMPA 批准信达生物的替妥优单抗上市,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IGF-1R 单抗,也是中国甲状腺眼病治疗领域70 年来的第一款药物。
  在此前的III 期临床研究中,替妥优单抗在甲状腺眼病III 期临床中达到主要终点: 在治疗后第24 周时,接受IBI311 治疗的患者的眼球突出应答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IBI311 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眼的眼球突出应答率分别为85.8%和3.8%,两组差异为81.9%(95%CI:69.8%-93.9%,P<0.0001)。目前国内尚无治疗甲状腺眼病的靶向药物获批,随着信达生物的IBI-311 获批上市,甲状腺眼病患者将迎来全新用药选择。
  安全性良好,产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在三期临床研究中,整个研究期间替妥优单抗整体安全性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同时产品可改善患者眼突症状、眼临床活动性评分和眼球总体应答率等指标,疗效显著。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甲状腺眼病的年发病率预估为16/100,000 人(女性)和2.9/100,000 人(男性),即中国年发病人数超过10 万人,存量患者预估在数十万。我们认为,作为国内70 年来首个在甲状腺眼病领域获批的创新药物,产品在临床中展现优异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有望为广大患者人群提供全新用药选择,看好产品后续商业化前景。
  研发能力持续升级,2030 年目标将有5 款管线进入全球三期临床研究公司近年来研发能力持续升级,展望2030 年,公司现有管线中众多产品均有望开展国际三期临床研究。
  肿瘤管线中,IBI363(PD1/IL2)已在IO 经治以及IO 冷肿瘤中展现出优异疗效,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同时公司的IBI3009(DLL3 ADC)具备全球同靶点BIC 潜质,且已和罗氏合作,产品出海顺利。在此基础上,公司的IBI343(CLDN18.2 ADC)此前在胰腺癌中展现出突出疗效,在26 名后线胰腺癌患者中mPFS 为5. 3 个月,产品有望实现果际化。早期肿瘤管线中,IBI3001(EGFR/B7H3)以及IBI3020(CEA CAM5 双载荷A D C)均具备差异化设计。
  非肿瘤管线中,IBI3002(IL4Rα/T SLP)双抗有望覆盖广泛患者,产品目前在临床I 期研究中,后续可期。
  同时IBI3032(GLP1 小分子)、IBI3012(GLP1/ GIP/ GCG)和IBI3030(PCSK9-GLP1/ GIP/ GCG)三款药物均具备全球竞争力,未来有望走向国际。
  重磅药物IBI363(PD1/IL2α)有望在2025 年迎来多项催化,产品价值被显著低估在临床数据方面,IBI363 有望在2025 年学术大会上披露IO 经治的sqNSCLC、3L MSS CRC 以及IO 经治的黑色素瘤关键POC 数据。同时公司将有望开展IO 经治的sqNSCLC 以及3L MSS CRC 关键3 期临床。我们认为,作为一款二代IO 药物,IBI363 已在此前的临床数据中初步展露其在IO-failed 以及冷肿瘤中优异的疗效,表明其具备成为二代IO 领军药物的潜质。同时,IBI363 在3L MSS CRC 中将开展关键三期则表明其有望突破一代PD1/PDL1 药物未能覆盖的实体瘤。综上,IBI363 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价值被显著低估,看好药物后续发展。
  公司核心管线持续推进,2025 年有望迎来多项催化非肿瘤管线中:①玛仕度肽 6mg 规格的减重适应症有望获批,9mg 及头对头司美临床数据读出。②眼科重磅双抗VEGF/补体有望完成III 期临床入组。③银屑病重磅生物制剂匹康奇拜单抗有望获批上市。肿瘤产品管线中:①IBI363(PD-1/IL2α)将披露NSCLC、CRC 和黑色素瘤POC 数据,同时开展sqNSCLC 和CRC 的注册三期临床研究。②IBI343(CLDN18.2 ADC)有望披露更多实体瘤数据。
  我们认为,基于信达生物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肿瘤与非肿瘤管线临床进度的高效率推进,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催化剂事件将层出不穷,公司价值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在肿瘤赛道的广泛布局已初具规模,高价值的临床产品有望将公司肿瘤赛道的收入进一步提升并让边际成本持续下降;非肿瘤赛道中,公司已在代谢、自免和眼科领域进行广泛布局,已上市与在研产品兼具竞争力强和进度领先。我们预计信达生物2025-2027 年收入为112.90 亿元、158.35 亿元和210.00 亿元,采用 DCF估值,公司合理市值为 1296 亿港元,给予目标价至79.85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新药研发不确定性风险。新药研发作为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成功率低的特点,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获批上市,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可能面临失败风险。现有产品或治疗方式也有被新疗法和新技术替代的风险。
  商业化风险。医保控费超预期,导致创新药定价不达预期;尽管公司有独家品种处于放量阶段,但 PD1 及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销售份额不及预期或销售费用率高于预期的风险。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暂无数据

公司动态

    暂无数据

盘面综述

    暂无数据

IPO动态

    暂无数据

港股涨幅榜
  • 港股通
  • 红筹股
  • 国企股
  • 科技股
  • 名称/代码
  • 最新价
  • 涨跌幅

暂无数据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