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9.06亿元,同比+35.0%,实现净利润(NON-GAAP)272.35亿元,同比+41.3%,EPS为0.95。2024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0.05亿元,同比+45.7%,环比+17.8%,实现净利润(NON-GAAP)83.16亿元,同比+69.4%,环比+33.0%。
Q4 收入首超千亿,全年营收及利润创历史新高,“人车家”生态全面发力,汽车起步即爆款,产品、品牌向上效果初显:2024年Q4公司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全年营收及利润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公司“人车家”生态在 2024 年的全年发力,公司新业务智能汽车首款产品 SU7 起步即爆款,产品、品牌向上效果初显:汽车业务方面,2024 年全年公司首款产品小米 SU7 交付量为 13.69 万辆,全年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实现收入327.54亿元,已占到总收入比重的9.0%,其中Q4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实现收入 166.88亿元,环比+72.1%,占到总收入比重的15.3%,汽车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能。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全年公司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8.5%,其中Q4毛利率为20.4%,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提升,2024年全年公司汽车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62亿元,净利率为-18.9%,其中Q4单季经调整净亏损为7亿元,净利率大幅提升至-4.2%,对比来看,小鹏汽车2022-2024年净利率分别为-34.0%/-33.8%/-14.2%,蔚来汽车 2022-2023 年净利率分别为-29.3%/-37.3%,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业务起步期取得了明显好于其他新势力企业的亮眼表现。展望 2025 年,3 月 18 日公司将原定的 30 万辆销量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展现出强信心,2025年1、2月小米SU7分别销售2.29万辆/2.37万辆,在春节传统淡季期仍延续热销态势;SU7 Ultra 上市后订单火爆,当前订单已超 1.5 万台,大概率超额完成全年 1 万辆销售目标;公司首款纯电 SUV 新品YU7 将于6、7月上市,爆款潜力十足,SU7 热销+SU7 Ultra 订单超预期+YU7爆款潜力十足三轮驱动,叠加公司北京二期工厂扩建进展提速,保障产能,2025年公司汽车业务增长潜力十足,扭亏为盈可期;
智能手机业务方面,2024 年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21.8%至1917.59亿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为 1138.2 元,同比+5.2%,创历史新高。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69亿台,同比+15.7%,稳居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 13.8%,已连续 18 个季度排名稳居前三,市场龙头地位稳定。Q4 公司大陆地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提升3.0pct至15.8%,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市占率的提升。2024年公司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在中国大陆地区3000元以上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3.0pct至23.3%,4000-5000元价位段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第一,达到 24.3%,同比+0.2pct,在 5000-6000元价位段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9.7%,同比+1.3pct。展望2025年,1月15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运营商所有优惠后最终销售价格的 15%,每件最高不超过 500 元。补贴政策有望提升智能终端设备需求,公司主力产品覆盖6000元以下价格带,有望充分受益于补贴政策对消费需求的拉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方面,2024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30.0%,毛利率同比提升3.9pct至20.3%,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公司AloT平台的设备用户数同比增长26.1%至1830万。大家电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空调出 货量超 68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50%,冰箱出货超 27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0%,洗衣机出货超 19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45%,均创历史新高,是驱动公司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增长的主要动能。展望2025年,1月15日商务部等4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微波炉12类家电产品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上述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5%,对其中购买1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额外再给予产品最终销售价格5%的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空调产品最高补贴3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公司有望继续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对家电市场消费潜力的激发。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夯实技术实力,期间费用管控良好提升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9%至240.50亿元,研发费用率同比-0.5pct至6.6%,主要系收入规模快速扩大分摊,公司研发费用稳步增长,通过在 AI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座大模型、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夯实底层与核心技术实力,并在产品端通过 AI 与小米澎湃·OS2 深度融合,将 AI 能力逐步应用至汽车、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中,研发实力的持续积累为公司“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保驾护航。期间费用率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9%/1.5%/-1.0%,同比分别-0.2pct/-0.4pct/-0.3pct,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叠加收入规模高速扩张带来费用分摊,公司期间费用率明显下滑,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人形机器人产业长坡厚雪,公司位居行业第一梯队,旗下产品已在制造产线分阶段落地。在政策支持以及技术进步的驱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公司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 于 2022年8月 11 日的小米年度演讲会上发布,CyberOne 定位于一款支持家庭护理和陪伴等多种场景的智能机器人,高177cm,重52kg,具有高情商、可感知人类情绪,视觉敏锐、可对真实世界三维虚拟重建,“小脑”发达、可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四肢强健、动力峰值扭矩300Nm等四大技术能力。采用多种技术,能感知 45 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 85 种环境语义;支持多达 21 个自由度,并能实现各自由度 0.5ms 级别的实时响应,可充分模拟人的各项动作。全身5种关节驱动,髋关节主要电机瞬时峰值扭矩可达300n·m;支持单手握持 1.5KG 重物、反向拖动上肢复现运动等功能。2025 年2月,公司开始推进CyberOne在亦庄制造产线分阶段落地,后续有望按照工厂小规模试用-工厂大规模量产使用-对外销售的路径实现规模化生产,技术实力与制造能力当前已位居行业第一梯队,有望充分受益于产业飞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扩张机遇,为业绩增长贡献新动能。
投资建议: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867.76亿元、5964.17亿元、6835.82亿元,实现净利润334.90亿元、439.46亿元、519.31亿元,EPS分别为1.33元、1.75元、2.07元,对应PE分别为43.23倍、32.94倍、27.88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AI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