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小米集团-W(01810.HK)小米如何估值:从苹果和特斯拉单位市值角度定量计算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06-01
  报告摘要:
  小米估值挑战:无 法精确量化,难以形成共识。小米作为一家以科技制造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通过整合智能手机、IoT 及电动汽车业务,成功进行跨领域协同,构建出“人车家”的全场景生态闭环。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复杂性使其同时面临消费电子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长性博弈,导致其估值面临多重挑战:
  传统的估值方法(如PE/PS/PB),对于小米集团这种联合多项业务形成独特生态的企业,由于无法量化生态协同溢价、难以穿透周期波动、忽略不同发展阶段下收入质量和成本结构影响,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市值角度寻找可比估值锚,计算不同业务对标市值。单位市值定义为每单位核心产品对应的市值,因其直接锚定核心产品价值而非间接财务指标,对于业务多元且形成生态协同的企业在估值上更具针对性:1)对于手机×AIoT 核心业务:对标苹果,使用智能手机销量去计算一系列单机指标,进而找到可以量化衡量出不同厂商经营生态差距的指标(单机产值利润和预期量比),最终计算出核心业务港股市场对标市值9776 亿;2)对于电动汽车业务:对标特斯拉,复盘特斯拉历史,找到小米汽车可以对标的关键节点,使用汽车销量去计算一系列单机指标,进而找到可以量化衡量出不同车厂经营生态差距的指标(单车产值毛利),最终计算出电动汽车业务港股市场对标市值,看小米汽车2025 年销量预期短期合理市值为6405 亿元,看2026 年销量预期中期合理市值为8827 亿元。
  单位市值定价可快速反应不同生态差异下的估值水平,但同样存在局限性。单位市值作为简化指标,适合快速横向对比,但需结合业务结构、生态格局、技术壁垒、客户结构、财务健康度、地缘风险等综合评估,否则单一指标易导致估值偏差。实践中需辅以EV/EBITDA、ROIC、技术专利储备等多维度分析。尽管单位市值的对标定价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我们认为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能为小米进行有效估值定价的全新方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收5128.81/6848.19/8213.87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464.97/609.59/741.96 亿元,按单位市值估值法看2025年预期的短期合理市值为16181 亿元,看2026 年预期的中期合理市值为18603 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暂无数据

公司动态

    暂无数据

盘面综述

    暂无数据

IPO动态

    暂无数据

港股涨幅榜
  • 港股通
  • 红筹股
  • 国企股
  • 科技股
  • 名称/代码
  • 最新价
  • 涨跌幅

暂无数据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