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6 月26 日,小米集团召开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推出了包括首款SUVYU7,和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小米眼镜,以及手机、平板、可穿戴、科技家电等其他13 款新品。小米YU7 开放大定仅3 分钟,大定就突破20万,1 小时后突破28.9 万,开售18 小时,小米YU7 锁单量已突破24 万台。
在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力之下,小米YU7 大定及锁单数据超预期。小米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但从各项参数指标来看性价比更高:小米YU7 全系标配800V 碳化硅平台+全新1000 万Clips 版本端到端辅助驾驶+激光雷达,标准版/Pro 版/MAX 版定价分别为25.35/27.99/32.99 万元。此外,小米YU7 延续了小米SU7 以来的设计思路,在外观和内饰打造上依然十分精细。小米YU7 开放大定仅3 分钟,大定就突破20 万,1 小时后突破28.9 万,开售18 小时,小米YU7 锁单量已突破24 万台。
供不应求加剧,小米汽车25 年交付量主要取决于产能。截至目前,小米SU7仍有大量定单尚未交付,据小米汽车APP 显示,锁单后交付时间在30 周以上。
相比之下,小米汽车产能非常吃紧,目前,小米二期工厂尚未竣工,预计近期有望开始投产;一期工厂设计产能15 万台,据雷军,双班倒之下目前每月也只能生产两三万台。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小米汽车交付量主要取决于产能情况。小米汽车25 年的交付目标是35 万台,截至5 月已交付12.5 万台。
手机等传统3C 产品及科技家电表现强势,持续看好公司人车家生态。深度受益于国补,据Canalys,小米领跑25Q1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19%的份额登顶市场销量第一。此外,25Q1 科技家电业务实现收入翻倍,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56.1%,IOT 业务在规模效应之下毛利率提升明显。同时,继“手机工厂”、“汽车工厂”之后,小米第3 座大型智能工厂,也是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正式奠基,这意味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在大型自建智能工厂方面完成闭环。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一期聚焦“空调”品类,计划于今年正式投产,26 年开始大规模量产。此外,小米在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重磅推出的自研玄戒芯片,也将助推手机及平板等IOT 产品的高端化战略,而人车家拼图的完成及各类终端的互联互通则进一步增强了小米的生态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作为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积累的用户和供应链资源优势,随着自研芯片及YU7 的落地,小米手机高端化战略将更进一步,汽车业务也有望快速发展成为公司的第三成长曲线,因此上修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分别实现营收5232.65/6532.13/7596.38 亿元, 归母净利润389.71/531.79/690.38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7/27/21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类拓展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