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娱乐公布23 年业绩;收入为47.6 亿元(预告区间中值47.5 亿元),同比增长105%;IFRS口径净利润为9.1 亿元(预告区间中值9.05 亿元),同比增长766%;Non-IFRS 口径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342%;符合预期。
票务业务随大盘恢复,演出票务是主要增量。根据财报,在线娱乐票务服务23 年收入为22.6 亿元,已经较为接近19 年电影大盘最高峰时收入体量(23.0 亿元),增量主要来自演出票务。猫眼电影票务份额稳定,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演出票务23 年起进展积极,演唱会、电竞赛事、体育赛事均服务过百场;票务业务亦在出海,在香港地区除中标城市售票网外,已上线自有票务平台UUTIX提供演出票务服务。
娱乐内容表现亮眼,数量与成功率均明显提升。根据财报,娱乐内容服务23 年收入为23.0 亿元,收入体量历史高点;主发行的影片数量和票房占比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且多部参与发行/出品的国产影片取得亮眼的票房表现。猫眼23 年全年参与54 部国产影片,主发行的国产影片30 部;头部影片参与度显著提升,23 年票房前10 影片中,4 部为主宣发,5 部为主出品方。
净利率创新高,费率均下降。23 年实现毛利23.8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50%;销售费用率18%,管理费用率8%,同比均下降;调整后净利率22%,历史高点。但需注意到23 年政府补贴为4270万元,同比增加55%;财务收入净额为7590 万元,同比增加243%;对利润产生偏一次性影响。
24 年猫眼仍有丰富项目储备。1)电影市场继续回暖,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3 月25 日,大盘票房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国产片进口片供给多元,优质内容有望进一步带动观影需求。2)猫眼电影储备丰富,部分档期已定。公司头部参与度仍较高,24 年当前票房前十影片中,猫眼主发3部,分别为《飞驰人生2》《年会不能停!》《金手指》。后续储备的已定档影片包括《黄雀在后!》、《大“反”派》、《末路狂花钱》。3)演出市场供需两旺,Q2 起将进入旺季。目前猫眼已经拿到了包括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刘德华在内多位头部艺人部分巡演场次的票务总代。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主要经营与电影大盘强相关,23 年电影暑期档基数较高,积压片已部分释放,新片制作需要时间,下半年整体供给仍需观察,预计全年整体大盘票房微增;此外23 年利润端有政府补助、财务净收入的一次性影响(合计为1.2 亿);我们下调24-25 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为9.01/10.27 亿元(原预测为10.90/12.43 亿元),新增26 年预测为11.65 亿元。给予24 年目标PE15x(可比公司3 月26 日收盘,根据彭博一致预期阿里影业FY25 对应PE 为11x,根据Wind一致预期万达电影24 年对应PE 为23x),对应目标价12.83 港元,仍有36%上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影大盘不及预期,新片表现不及预期,演出市场表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