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一体化针织品制造商, 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针织品制造商, 涵盖女装、男装及其他产品(童装、围巾、帽及手套),采用垂直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原材料开发、产品设计、样品制造、优质生产、质量控制、产品配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巩固现有优质客户群,并持续拓展客户基础带来新客户订单增加。
2014-2017 财年(截至 2017 年 3 月 31 日),公司营业收入由23.47 亿港元增加至 28.03 亿港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11%; 归母净利润由 2.19 亿港元增加至 3.28 亿港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36%。
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止 6 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14亿港元,同比增加 19%, 主要是针织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ASP)提升 13.7%、男装销量增加 4.6%所致;毛利为 4.84 亿港元,同比增加 15.3%; 因受产品组合变化和人民币汇率偏强的影响, 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微降 0.92 个 pct 至 22.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 2.92 亿港元,同比增加 29.6%,得益于销售的增加以及各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49 个 pct 至 1.16%,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86 个 pct 至 6.63%,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15 个 pct 至 0.42%,主要由于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 精简生产流程使得生产效率有所改善,及技术设备的持续优化。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减少 5 天至 45 天, 生产周期缩短,库存周转速度加快。公司快速订单的占比提升 10 个 pct 至 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 1.79 亿港元,同比下降 36.6%,主要是 8-9 月份集中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尚未到期回收。
2、 第一大客户优衣库在欧洲与国内市场发力, 销售大增24.5%, 收入占比已超 60%。
按照下游客户来看,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优衣库、 TommyHilfiger、 Lands’ End 等国际知名休闲品牌。其中, 公司第一大客户优衣库的收入同比增长 24.5%至 13 亿港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 61.5%,同比提升 2.74 个 pct;而受美国市场销售依旧疲软拖累,第二大客户 Tommy Hilfiger 收入同比下降 14.1%至 3.05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 14.4%。虽然大客户中 Tommy Hilfiger 销售收入下滑,但是公司凭借优秀的制造品质和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公司新客户陆续开拓,公司目前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合计为 85.2%,较 2016 财年的 88.6%下降 3.4 个 pct, 新客户占比加大,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饱和状态。
按照销售区域来看,日本、北美洲(主要为美国)及欧洲是公司的三大销售市场。截止 2017 年 9 月 30 日止 6 个月,日本、欧洲、北美洲、中国内地、其他的销售额占比依次为 33.7%(销售额同比+7.74%)、22.11%(+41.7%)、20.12%(+7.82%)、 12.82%(+23.17%)和 11.24%(+39.17%), 欧洲和中国内地市场增长速度较快,与公司第一大客户优衣库的市场拓展方向相匹配。
3、 加快布局越南产能, 降低生产成本,产能利用率提升空间较大
2017 年 4-7 月间,中国针织服装出口总值同比微降 0.9%至 487 亿美元,而越南纺织成衣品出口总值同比上升 7.8%至 136 亿美元。越南公司自盈利的首年起计 2 年,免缴营业所得税,并于此后的 4 年享有 50%的营业所得税税率减免。公司越南二期厂房运作渐趋成熟,坐享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低成本优势,越南工厂的生产效率有望不断提升。
目前公司年化产能超 4600 万件, 其中惠州产能 3000 万件,越南 1600 万件。 目前,公司国内工厂主要负责生产较为复杂及交货期较短的产品, 由于越南第二期产能近期投放,其产能利用率预计仅是国内产能利用率的60%左右。 我们预计惠州工厂 2018 财年(截至 2018 年 3 月末)、 2019 财年实际产量均约达 2700 万件,而越南工厂随着运营成熟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 2018、 2019 财年的产量分别达 850 万、 1100 万件, 按现有主要产品结构(女装约占 64%,男装 35%)和平均单价(女装约 93 港元/件,男装 105 港元/件)测算, 预计女装和男装 2018财年分别实现收入 21 亿(同增 21%)、 13 亿港元(+24%); 2019 财年实现 23 亿(+11%)、 15 亿港元(+11%),而未来越南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将进一步拉动公司收入保持稳健增长。
4、 推广整体服饰新技术, 持续加强自动化水平, 促进生产效率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及环境保护政策更加严格,纺服行业正在向高效率和精细化的方向转型升级。公司率先引入先进的全成型针织机及精简缝合的生产程序,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新增了时尚产品系列。整体服饰生产机器是通过特定的编程生产出来的完整针织产品,生产一次成型的衣物, 不需要任何的裁剪和缝合。一方面,全成型针织机自动化程度更高, 织造时间更短;另一方面, 能够减少传统织机与缝纫设备的开机数量、边角废料以及劳动力投放,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设计版型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此外,整体织造产品单价更高——所生产的无缝服饰平均销售价格为 16 美元,相比传统服装 11-12 美元的平均售价高出 39%,毛利率高于普通产品。
目前公司整体服饰机器的年化产能大概是 70 万件,未来随着产品需求增加,机器投放有望从 180 台增加至250 台,产能有望达到 150-200 万件。 整体服饰生产机器使用能够从运动鞋、休闲鞋扩展至包、汽车配件、家居等品类,应用范围广阔,但专业织机购置成本高,构筑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5、收购保丽信, 切入高增长的运动鞋面织造市场, 推动产品、客户结构优化
2017 年 9 月 28 日公司公告,拟以 5.5 亿港元收购公司主席股东等持有的保丽信集团 100%股权,采用 2.06亿港元现金和 3.44 亿港元发行股份方式,进军针织鞋面及针织鞋的制造业务, 12 月底有望完成收购,届时大股东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 72.3%提升至 74.7%。根据股份转让协议, 保丽信承诺 2018 财年(截止 2018 年 3 月31 日)实现净利润 6600 万港元,相比于 2017 年 3290 万港元的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订单数量的翻倍所带来的销售增长;对应的 PE 为 8.33 倍,收购价格合理。
保丽信集团工厂位于中国惠州和越南,惠州机器超 1400 台,越南机器超 600 台。保丽信针织鞋面业务总产能约 1900 万双,由于越南工厂处于投产初期,保守估计 2018 财年、2019 财年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60%、70%,对应总产量 800 万、 1330 万双, 假设每双单价 6 美元(约 46.88 港元),则两年分别贡献收入 0.94 亿(并表 3个月)、 6.22 亿港元, 2018、 2019 财年全年实现净利润 0.75 亿、 1.24 亿港元(净利润率 20%),达成业绩承诺无虞。
完成收购后,南旋控股原有业务将与保丽信达成多方面协同:
(1)优化产品组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南旋的主要业务是休闲服装,而保丽信集团主营运动服装,主要下游客户为彪马、 UA 等,其中彪马营收占比超过一半,未来双方有望在客户资源、产品研发等方面共享。
(2)盈利能力提升。 2017 年 4 至 7 月底保丽信的毛利率为 43.8%,净利率为 20.2%,远高于南旋 22.9%的毛利率和 13.8%的净利率,收购完成后,公司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有望提升。
(3)平滑淡旺季产能。 一般来说每年 6-7 月份是保丽信针织鞋的生产淡季,而恰好又是南旋毛衣的生产旺季,有助于产能调配,以提高产能利用率。
(4)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提升运营效率。
投资建议: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针织品制造商, 收购保丽信,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至针织鞋面及针织鞋,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越南产能扩张,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设计研发投入,公司成本管控有效、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公司被纳入 MSCI 香港小型股指,对股价有一定催化。我们预计公司 2018-2019 财年实现净利润 4.62、6.34 亿港元,同比增长 40.7%、 37.3%,对应的 EPS 分别 0.21、 0.29 港元, PE 分别为 13.4 倍、 9.8 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因素: 海外需求低迷;海外产能释放低于预期;汇率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