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布一季度业绩:收入259 亿元,同环比+1%/-41%;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环比+9%/-82%,业绩符合我们预期(Q1 前瞻中预计盈利5-15 亿元)。我们期待i8 等纯电新车有更好的上市表现,看好VLA 模型上车或进一步提升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边界,维持“买入”评级。
25Q1 汽车毛利率19.8%同环比双增,费用端同比大幅改善公司25Q1 销售新车9.3 万辆,同环比+16%/-41%。25Q1 公司毛利率为20.5%,同环比-0.1/+0.3pct,其中汽车毛利率19.8%,同环比+0.5/0.1pct。
我们认为汽车毛利率同环比向好,反映出内部降本能力的提升。仅考虑汽车收入,单车ASP/毛利分别为26.6/5.3 万元,同比-11.9%/-10.0%,环比-1.1%/-0.7%。费用端, 25Q1 SG&A/研发费用率为9.8%/9.7%,同比-1.9/-2.2pct,环比+2.8/4.3pct,与营收规模相近的24Q1 相比,25Q1 费用管控能力显著提升。展望25Q2,我们认为公司将继续提质增效,费用端有望继续改善。公司预计25Q2 交付12.3~12.8 万辆,营收325~338 亿元。
产品改款平稳,期待i8 上市表现
5 月以来,L 系列和MEGA 智驾焕新款相继上市交付,新老车型切换平稳顺滑,销量贡献的可持续性强。其中MEGA Home 版上市后表现较好,提升公司纯电车型路线探索的成功预期。展望25H2,公司将发布i8(7 月)和i6(9 月)两款新车。其中i8 标配5C 电池,10min 补能500km,CLTC 纯电续航达720km。配合充足的超充网络建设(截至5 月25 日,公司在全国已建设2300 座超充站和超1.26 万根超充桩),我们认为新车或可有效缓解用户里程焦虑,预计定价或35 万元起,有望贡献5000 台以上的稳态月销。
搭载Thor-U 并加速自研芯片开发,VLA 大模型进一步提升能力边界理想L 系列和MEGA 改款有搭载Thor-U 芯片,车端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公司引入芯片领域资深专家作为高管,自研芯片进展有望提速,后续智驾硬件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空间。展望25H2,公司现有的双系统架构将升级为VLA司机大模型(7 月),泛化能力有望更卓越,可通过仿真环境进行大规模闭环强化学习,或赋予自动驾驶强大的3D 空间、逻辑推理和行为生成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此前预测,预计公司25-27 年GAAP 归母净利分别103/158/178亿元,Non GAAP 净利润130/186/208 亿元。选取吉利汽车、比亚迪股份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平均2025E 16xPE(前值17xPE),维持给予公司5x 溢价,对应25 年21x PE(前值22x PE),2025E Non Gaap 净利润130亿元,调整目标价为140.34 港币(前值146.11 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需求不及预期,供应链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