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1H22 综合收益同比增长不低于50%,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100%公司发布1H22 正面盈利预告,综合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不低于50%,公司预计超过27.79 亿人民币。综合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100%,公司预计超过2.87 亿元。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关注要点
1H22 综合收益增长不低于50%,得益于在手订单增长。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消化在手订单,实现收入规模大幅增长。公司2021 年底在手订单达57 亿,创历史新高,我们判断1H22 订单也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分下游来看,公司综合收益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制药行业和动力电池原材料(含矿业冶金)行业订单显著增加。我们预计各个板块增长较为均衡,下游行业制药、动力电池、化工、电子化学品、油气炼化、日化等取得较好增长。
1H22 综合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100%,我们判断得益于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下游多个行业高景气,对压力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公司可以灵活选择大空间、高增长、高毛利的赛道进行设备供应,我们判断公司整体毛利率处于上行阶段。其次,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积极扩产提升订单消化能力,规模化优势使得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得到摊销,费用率的降低带来了净利润相比收入更高的同比增长。
若剔除1H21 上市费用,净利润同比仍有不低于76%的增长。公司1H21管理费用中包括了1,985 万人民币的上市费用,根据我们测算,剔除后综合净利率同比增长不低于76%,仍超出市场预期。
公司未来产能规划清晰,产能增加匹配下游需求增加,支撑未来业绩稳定增长。2017-2019 年公司产销率维持在90%以上,营收增长主要受限于产能状况。为了应对下游新增订单,公司计划扩大产能从事生物制药、日化、电子化学品领域高端智能装备和成套设备的制造。伴随着公司产能释放,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在各行业的获单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2022/23 年EPS的预测不变,为0.49/0.64 元人民币。当前股价对应2022/23e P/E为12.7/9.7x。维持目标价9.70 港元,对应17/13 倍2022/23e P/E,较当前股价有34.4%的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