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亮点
(一) 微创脑科学由微创医疗(853.HK)分拆上市,是中国最大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公司,拥有共30款的产品组合,覆盖神经血管疾病三大领域。商业化能力已获验证,收入在国产神经介入器械公司中排第一(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收入)。
(二) 公司注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医院渗透率。截至目前,产品已经渗透约2,400间医院,其中逾1,400 间为三级医院。
(三) 期内收入增长迅猛,2019-2021复合年增长率达44.3%。除中国外,两款旗舰栓塞簧圈产品也已于美、欧、韩获批。
行业前景
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增长迅猛且前景广阔,根据灼识咨询资料,预计该市场2020-2026 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0.1%。 当前中国的神经介入手术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手术(对应公司产品涵盖三大领域)的渗透率分别仅为9.1%、1.0%及2.7%,预计到2026 年渗透率将分别上升至31.7%、3.5%及19.5%。当前该赛道的主要参与者皆为国际公司,就收入而言,中国神经血管医疗器械市场的前五大参与者为美敦力、史赛克、MicroVention、强生医疗及微创脑科学,共占中国总市场份额约91%,微创脑科学是唯一的中国公司,市场份额约为4%。与国际竞争者相比,国产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一般更具成本效益、型号更多元化,及享有更为广泛的医保范围。国内神经介入赛道的主要竞争者是心玮医疗、沛嘉医疗、归创通桥,其产品多处于临床及注册阶段。相比之下微创脑科学已上市产品最多、营收最高。
公司经营
过去三年公司的总收入由1.83 亿增长至3.83 亿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达44.3%。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销售出血性脑卒中产品,2021 年占总收入的56.1%,亦是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的毛利率维持在78%左右, 2020 年毛利率短暂降至74.2%,主因向经销商以优惠价格提供出血性脑卒中产品,导致该产品毛利率由2019 年的85.2%降至2020 年的77.2%,其他产品毛利率稳定。过往三年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4.6%降至18.1%; 研发开支占比由20.8%增至24.6%。2019-2020的净利率分別為25.6%及20.4%,2021 年大幅降至6.3%,主因融资活动导致的金融负债利息及可换股债券利息支出,撇除影响后,2021 年经调整净利率为24.0%。截至2021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5.9 亿元。
估值水平
我们选取神经介入赛道的三家国内公司进行对标:心玮医疗(6609.HK)、沛嘉医疗(9996.HK)、归创通桥(2190.HK),2021 年行业市销率大约为24.7 倍, 而公司2021 年市销率约为37.5 倍,估值中等偏贵。公司按全球公开发售后的5.82 亿股本计,对应市值为143.6 亿港元。
稳价人往绩
此次稳价人是中金,2022 年初至今共参与保荐6 个项目,首日表现2 涨4 跌。目前其中 5 支仍处于破发状态。
市场氛围
从2022 年初至今港股新股市场气氛低迷,累计上市仅20 只新股,首日破发率达43.8%,平均首日跌幅为-2.7%。行业方面, 医疗企业估值普遍走低,进入6 月后板块估值有所修复,但距年初高位仍有距离。基石方面,引入嘉实基金旗下的Harvest 和新华网(603888 SH)两家作为投资者,认购约2.35 亿港元,按照发售价定价且未行使超额配股权,合计占发售股份约69.8%。
申购建议
作为脑神经医疗器械赛道的国产龙头,在行业快速增长以及国产替代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将获得快速成长。公司已经有多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并实现盈利,过往销售增长迅猛,且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考虑到中国的医疗器械集采计划可能对公司的盈利产生影响、脑卒中行业竞争激烈、同业心玮医疗、归创通桥上市后股价表现较弱,至今依然处于跌破发行价状态,近期市场对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反应冷淡,因此综合评分67 分,评级为“中性”。
风险提示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中国政府订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价格指引、(3)产品销售依赖大的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