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财年公司收入、净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贴身内衣、运动产品、消费电子等核心业务增长亮眼,与主要客户均已签署未来3 到5 年合作规划,增长确定性较强。考虑到主要欧美运动品牌客户面临库存压力及销量下滑的市场背景,略下调公司2023/2024 财年EPS 预测至0.59/0.78 港元(原预测为0.60/0.81 港元),新增2025 财年EPS 预测0.99 港元,参考行业可比公司2022 财年估值水平(wind 一致预期申洲国际24 倍PE、晶苑国际5 倍PE),给予公司2023 财年14 倍PE,对应目标价8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收入、净利润大幅增长,毛利率显著改善,费用控制良好。1)收入及利润:FY2022公司实现收入83.47 亿港元/+39.71%,归母净利润5.21 亿元/+314.85%;2)成本及费用:FY2022 公司毛利率为24.51%/+3.79pcts,FY2022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1.81/8.18/2.53 亿港元,同比+29.59%/+29.61%/+26.5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2.17%/9.80%/3.03%,同比-0.17/-0.76/-0.32pct。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收入的显著增加实现规模效应,毛利率显著改善,经营开支比重稳中趋降。
贴身内衣强劲反弹,运动产品、消费电子业务增长亮眼。分产品来看,FY2022 公司三大核心业务贴身内衣/运动产品/消费电子配件收入分别为47.16/21.91/4.96 亿元,同比增长63.41%/37.23%/70.27%,毛利率为25.22%/23.46%/25.20%,同比+3.99/+4.74/+1.29pcts。其中,贴身内衣业务随欧美零售市场恢复强劲反弹,居家办公新常态下,外穿内衣产品销售倍增,新兴电商品牌客户订单增长良好;运动风潮下运动内衣、紧身裤等产品销售表现亮眼;“元宇宙”概念兴起带动消费电子配件产品的需求、适合长期佩戴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加。此外,胸杯模压产品随着传统贴身内衣产品需求回升,实现收入4.17 亿港元/+57.67%;鞋类产品受益于单一客户销售增长,实现收入3.63 亿港元/+26.68%。
产品创新引领行业,品牌矩阵极具潜力,产能布局优势渐显,加速布局中国市场。1)产品创新:公司核心技术应用横跨多个领域,开发出生理裤、男装内裤、软支撑内衣、儿童帽等创新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2)品牌矩阵:截至FY2022,Nike、Adidas、UA 等头部运动品牌已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ON、Gymshark等新客户增长亮眼,与Pico 合作的消费电子类配件产品已投入量产。3)产能布局:越南产能已具备规模、爆发力、灵敏度、高品质等多项优势,自动化、数字化升级将助力生产效率持续爬升,现有的生产设施和肇庆的规划足以支持集团未来几年的业务诉求。4)开启战略合作,加速布局中国市场:4 月公司与维密中国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借助国际品牌运营及推广能力,产品研发上更契合中国消费者需求。5 月公司与天猫内衣及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开启战略合作,为各品牌客户研发符合未来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内衣产品。
风险因素:越南疫情对产能影响,产品种类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外币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制造业政策变化,主要客户销量下滑导致公司订单下降。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2 财年公司收入、净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贴身内衣、运动产品、消费电子等核心业务增长亮眼,与主要客户均已签署未来3 到5 年合作规划,增长确定性较强。考虑到主要欧美运动品牌客户面临库存压力及销量下滑的市场背景,略下调公司2023/2024 财年EPS 预测至0.59/0.78 港元(原预测为0.60/0.81 港元),新增2025 财年EPS 预测0.99 港元,参考行业可比公司2022 年估值水平(wind 一致预期申洲国际24 倍PE、晶苑国际5 倍PE),
给予公司2022 年14 倍PE,对应目标价8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