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誉专注于开发小分子肿瘤靶向药物、小分子肿瘤免疫药物及其联合疗法。以自主研发为主,以引进创新性的早期产品为辅,和誉医药构建了14 个专注于肿瘤学的产品管线, 其中12 款产品具有全球研发及商业化权利,另外2 款产品分别是从阿斯利康和X4therapeutics 独家引进的产品。6 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分别是FGFR1/2/3 抑制剂、FGFR4 抑制剂、CSF-1R 抑制剂、CXCR4 拮抗剂以及PD-L1 抑制剂。
和誉创始人团队参与多款上市药物研发,以自主研发为基石,构建丰富产品管线。三名联合创始人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及陈椎博士迄今为止已在五十余个药物研发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作出卓越贡献。其中多个项目,包括阿美替尼、度洛西汀、厄达替尼、拉米替坦、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瑞博西尼、氟马替尼及维奈托克等已成功实现商业化。以自主研发为基石,并结合Licensein策略,和誉医药已构建14 个专注于肿瘤学的管线,其中12 款是具有全球研发及商业化权利自研产品,另外2 款是从阿斯利康和X4 therapeutics 独家引进的产品。
聚焦肿瘤精准治疗和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两大方向,围绕靶点迭代布局。和誉医药共拥有9 项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的资产,包括具有差异化潜力的FGFR、EGFR 及KRAS 抑制剂等。特别是针对FGFR 靶点,和誉构建的管线组合更是全球最全面的FGFR 管线组合之一,涵盖多类野生型及突变型FGFR 异构体。和誉围绕FGFR靶点的策略以差异化和代次更迭为基础,泛FGFR 抑制剂ABSK091与靶向特定FGFR 亚型的FGFR 抑制剂ABSK011、ABSK061 互为补充,以期实现全面的适应症覆盖。和誉医药已组成一个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候选药物组合。这五种候选药物,靶向主要的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类型,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Treg、Th17/Tc17 细胞及效应T 细胞。通过覆盖多种肿瘤免疫细胞类型,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候选药物有可能联合内部及外部开发的肿瘤免疫治疗及/或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
盈利预测及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在2022-2024 财年的总营收分别为0 亿元人民币、0亿元人民币和1.24 百万元人民币。我们预计2022-2024 财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64 亿元人民币、-3.95 亿元人民币、-5.20 亿元人民币。我们使用经风险调整的贴现现金流(DCF)模型及2021-2030 财年的现金流预测对该公司进行估值。
我们使用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8%,永续增长率1.5%。永续增长率是基于公司的在研管线和自研能力。按照DCF 估值对应目标价为13.62 港元(1 人民币=1.15 港币)。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进度不及预期,商业化不及预期,产品获批时间推迟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