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法案》加入NDAA 未获批准 暂不进入美众议院立法议程2024 年6 月11 日,美国众议院官网显示《生物安全法案》的H.R.8333提案显示为“Submitted”(已提交)状态,然而并未纳入NDAA(《2025 国防授权法案》)立法。
一直笼罩着药明系的生物安全法案的阴霾暂时减轻了一些,药明合联的业绩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药明合联2023 年业绩表现强劲,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110%,年度盈利同比增长82.07%
2024 年,药明合联营业收入21.24 亿元人民币,强劲增长114%;经调整净利润4.12 亿元人民币,强劲增长112%;盈利2.84 亿元,同比增长82.07%。
药明合联营收增长强势的主要原因是:(1)在全球ADC 和XDC 市场快速发展时期,药明合联作为行业领先的XDC CRDMO 服务供应商,不断提升能力和规模,并成功践行“赋能、跟随并赢得分子”的CRDMO 战略,新增项目数量显著增长,驱动业务可持续的高增长。(2)现有项目及“赢得分子”项目推进到后期阶段,推动整体收入增加。
在CRO 增速整体变缓的大环境下,药明合联却能够逆势而起,业绩取得强劲增长,有望为投资者注入信心。
药明合联研发平台升级,收入来源更均衡
药明合联秉承自主研发和外部合作双轮驱动的平台战略,与多家知名的生物技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包括启德医药、SyntaBio、MultitudeTherapeutics/HySlink、IntoCell,共建研发平台,赋能客户加速发现ADC候选药物。
在自主专利的WuXiDAR4技术平台基础上,药明合联推动技术迭代,打造了迭代版WuXiDARx平台,满足客户开发不同DAR 值(DAR2、DAR4 和DAR6)的高均质ADC 需求,为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3 年药明合联的收入向均衡化发展,北美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从2022 年的44.9%下降到40.1%,中国客户贡献收入占比略微升高,欧洲客户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 年的17.7%增长到2023 年的23.4%。北美客户依赖度进一步下降。
药明合联业绩有望维持高增长
依靠着良好的交付记录,药明合联已与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中的六家展开合作,高质量客户数量累计达到345 家。
2023 年药明合联综合项目数升至143 个,新签订50 个综合项目。临床II 期和III 期项目数增至21 个,包括5 个生产工艺验证(PPQ)项目,为未来潜在商业化增长铸就强大动力。药明合联生物偶联药管线呈多元化趋势,ADC 综合项目增至129 个;新型偶联药XDC 综合项目增至14 个。
截至2023 年底,药明合联储备订单5.79 亿美元,同比2022 年底的未完成订单3.18 亿增长82%。未完成订单为药明合联的业绩增长提供充足的驱动力,有望维持公司高速增长势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根据药明合联的在手订单数量以及客户的管线进展分布,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5/2026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50/9.92/13.25 亿。2023 年的股权激励约是7500 万元,我们假设2024-2026 年的股权激励依旧是7500 万元, 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7.25/10.63/14.00 亿元。三年期CAGR 是38.96%,对应2024 年的PEG 仅为0.64。
ADC 赛道处于爆发初级,药明合联作为细分领域的龙头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考虑到药明合联是高成长性的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4 年的PEG 等于1 的估值,PE 值为38.96,对应市值是305亿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增加的风险;竞争日益加剧的风险;客户削减研发开支或者自建产能,对外包需求下降的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