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年公司经调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4.6%:23 年公司收入同比+11.6%至170.3 亿元,其中非新冠收入+37.7%至165.1 亿元,新冠收入-83.9%至5.3 亿元。由于海外新生产设施爬坡,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3.9 个百分点至40.1%。由于外汇收益减少和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亏损,23 年公司其他收益只有0.4 亿元(而22 年为7.7 亿元)。另外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上升0.6、0.5、0.1 和0.5 个百分点至1.7%、8.8%、4.6%和0.9%。综上所述,公司归母利润同比下降23.1%至34.0 亿元,归母利润率同比下降9.0 个百分点至20.0%。如果调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外汇收益和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则公司调整后归母利润-4.6%至47.0 亿元,调整后归母利润率同比下降4.7 个百分点至27.6%。23年底公司净现金91.0 亿元。23 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为6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47 亿元,资本支出41 亿元)。
23 年总项目数增加132 个至698 个:23 年总项目数698 个,其中临床前339 个,临床I 期203 个,临床II 期81 个,临床III 期项目51 个,商业化项目24 个。23 年公司单抗项目同比+12.4%至308 个,双抗/多抗项目+15.2%至114 个,其中45 个使用公司的WuXiBody 平台。公司ADC 项目143个,其中IND 后生物偶联项目59 个,23 年公司XDC 收入19.1 亿元,同比+208%,分布利润同比+84%至3.6 亿元,药明合联50%的利润计入药明生物股东应占利润。融合蛋白、其他蛋白和疫苗分别同比增加4.3%、12.5%和25%至72、36 和25 个项目。公司订单总量+0.1%至206 亿美元,未完成服务订单同比-1%至134 亿美元,三年内订单总量同比+6.3%至38.5 亿美元。
产能进展:公司23 年的产能为27.6 万升,预计总产能达到61 万升。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公司将近4 成的产能设在海外。爱尔兰工厂的5.4 万升产能预计2024 年起将有大量商业化生产需求和实现盈亏平衡,2025 年产能接近满产。预计24 年的资本支出为50 亿元。
目标价18.5 港元:公司于12 月7 日开始回购,至今已回购8866 万股,约占总股本的2.1%,耗资20.7 亿港币。24 年3 月公司发布1937 万股无条件0代价、分5 年期归属的购股权。由于公司北美收入占比47%,而美国参院版《生物安全法案》限制美国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外国对手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或服务等,虽然目前并未将公司列为予以关注公司,但市场仍担心公司未来CMO 业务会蒙上不确定政策阴影。我们以DCF 为公司估值,由于不确定性提升,将折现率提升至12%,永续增长率1%,给予公司目标价18.5 港元,较昨日收市价有29.3%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