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上半年业绩逊预期
公司2024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加 1.0%至85.7 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剔除新冠项目影响后收入同比增加7.7%。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33.9%至15.0 亿元,反映核心业务盈利的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跌20.7%至22.5 亿元,业绩逊预期,主因:1)中国国内市场不景气,中国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9%至14.2 亿元。2)公司去年同期从两项大额预付许可交易中获得预付款贡献了约3 亿元毛利,但今年上半年没有这种交易,外加中国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等原因,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2.8 个百分点。
预计短期内公司仍然面对挑战,下调收入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短期内公司仍然面对挑战,因此将2024-26E 收入预测分别下调2.9%、9.8%、12.9%,股东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14.6%、18.4%、20.8%,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下调8.9%、18.3%、20.8%,基于:1)公司上半年新签的61 个项目中52 个为通常收费较低的临床前业务。考虑到临床前项目转移至临床阶段通常略需时间,我们认为短期内临床前项目的增加难以带领公司收入回归快速增长。2)中国业务的回暖慢于预期:我们原先预期中国业务将缓步回暖,但上半年公司中国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两成,公司表示目前中国业务仍面对挑战。2024 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融资难度较大,导致部分中小型企业削减研发开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的终端需求受影响。根据动脉网数据,1-7 月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总额为约55.1 亿元,相当于2023 年全年的50.2%。考虑到2023 年的融资总额仅为2021 年的1/3,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医疗健康行业的融资情况仍然不景气,短期内部分资金不足的中小型药企仍有可能削减研发支出。3)美国收入占上半年收入的58.4%,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结果对公司很重要,我们预计在最终法案出台前美国客户作出与公司长期合作的决策方面可能会更谨慎。
目标价调整至10.20 港元,维持“中性”评级
根据调整后的DCF 模型,目标价从13.00 港元调整至10.20 港元,反映收入与盈利预测的下调,维持“中性”评级。我们将继续关注美国生物法案的进展,如最终出台的版本较众议院版本草案温和,我们将再调整。
风险提示:(一)医药行业融资环境持续偏差将导致药企减少研发支出;(二)项目进展中出现问题可能中断;(三)如美国生物法案最终版严厉程度超预期将影响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