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5年3 月 31 日,公司发布 2024 年全年业绩公告。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2 亿元,同比增长30.1%;2024 年公司实现毛利润9.09亿元,同比增长29.9%;2024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7 亿元,同比增长21.6%;2024 年公司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4.00 亿元,同比增长31.4%。
点评:
主营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线下医疗机构贡献业绩弹性。
1)从业务类型来看:2024 年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29.88 亿元,同比增长30.6%;2024 年销售医疗健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0.35 亿元,同比略降4.2%。
2)从渠道划分来看:2024 年线下医疗机构实现营业收入27.40 亿元,同比增长34.5%;2024 年线上医疗健康平台实现营业收入2.82 亿元,同比略降1.5%。
3)从区域分布来看:2024 年中国内地实现营业收入30.19 亿元,同比增长30.0%;2024 年新加坡实现营业收入31 万元,完成海外布局第一站。
4)从量价关系来看:2024 年完成门诊人次达541.10 万人次,同比增长25.9%;2024 年就诊次均消费金额为559 元,同比2023 年的541元略增3.3%。
我们认为,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其中线下医疗机构贡献较大业绩弹性,新加坡成为公司海外布局第一站,2024 年实现零突破,从量价关系来看,以门诊人次增长为主,客单价保持相对稳定,公司整体增长驱动稳健可持续。
医生粘性和患者粘性是公司核心竞争力。
1)从医生粘性来看:2024 年公司新增医联体合作单位8 家,累计合作单位达28 家;2024 年公司合作医生数量达40,242 人,新增3,018 人;2024 年公司线下合作医生达6,052 人,其中高级职称医生增加502 人,占比47%;公司自有医生团队近800 人,其中43 名实现职称晋升(5名晋升副主任医师)。
2)从患者粘性来看:公司回头率从2023 年的65.16%提升至2024 年的67.09%,人均年就诊次数从2023 年的3.58 次增至2024 年的3.90次。公司会员体系不断完善,2024 年公司会员收入达到12.69 亿元,同比增长32%;会员就诊人次达到213.1 万人次,同比增长36%;会员消费人数达到45.95 万人,同比增长26%。
我们认为,医生粘性和患者粘性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医生端,公司通过医联体合作高举高打,合作医生团队不断壮大,自有医生实现突破;患者端,公司通过会员体系建设深度绑定用户,消费粘性显著增强。
“自建+并购”快速扩张,具备中长期成长能力。
2024 年公司持续推进“同城加密+新城拓展+海外布局”战略,全年新增分院21 家,其中自建分院4 家(上海普陀分院、温州南方大厦分院、无锡上马墩分院、苏州吴江分院),并购宁波固元堂、杭州永春堂、上海尚善堂等17 家分院,成功开拓新加坡、长沙、常熟、徐州、江阴等国内外5 座城市,总机构数增至79 家,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并辐射东南亚。展望2025 年,公司计划新增15-20 家分院,对现有城市门店加密并新进2-3 个城市。2025 年Q1 已经收官,公司再次实现快速扩张,上海菁北分院、广州花城东街卫生服务中心、中山东区分院以及苏州阊门分院共4 家自建分院正式开业,成都大源分院试运营;同时公司3月分别与武汉未来中医医院有限公司、常熟广仁医院有限公司、北京昌平博华京康中医医院有限公司、无锡同康中医医院有限公司等4 家医疗机构的股东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我们认为,公司坚持“自建+并购”双轮驱动的扩张方式,医疗机构数量快速增加,具备中长期成长能力。
积极拥抱AI 变革,深度布局值得期待。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与顶尖科技企业合作,结合大数据和使用场景优势,构建了涵盖智能诊断、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的AI 医疗生态系统。从短期看,AI 技术可以辅助基层医生、青年医生快速掌握名医思路,缩短临床经验积累周期,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稀缺问题。从长远看,医生数字分身可以实现名医名家经验和能力的AI 数字传承。我们认为,我国医疗资源长期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公司深度布局AI医疗,有望将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基层市场,解决老百姓就医的痛点。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90 亿元、46.92 亿元、57.2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1 亿元、5.26 亿元、6.47 亿元,EPS(摊薄)分别为1.76 元、2.19 元、2.69 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6.42 倍、13.16 倍、10.70 倍。
风险因素:医疗机构扩张不及预期;医保政策变动风险;中药饮片集采降价风险;AI 布局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