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4 年业绩稳健兑现符合预期,收入及经调利润同增30%+。
24 年:收入/年内溢利/经调整溢利30.2/3.1/4.0 亿,同比+30%/21%/31%。调整项为股权激励摊销费用(0.93 亿)。
24H2:收入/年内溢利/经调整溢利16.6/2.0/2.5 亿,同比+24%/25%/24%。调整项主要为股权激励摊销费用(0.53 亿)。
持续推进分红+回购,彰显发展信心。①公司24 年末期每股派息0.41 港元,加上24 年中期分红,全年分红1.19 亿人民币,占账面利润38.7%。②25 年以来截至4 月8 日,公司已实施5 次回购,斥资逾 3000 万港币,回购 106.26 万 股,并于3 月7 日完成 361.27 万股回购股份的注销程序。
收入拆分: 24 年线下收入同增35%,线上有所调整。
24 年:线下/线上27.4/2.8 亿,同比+35%/-2%;收入占比91%/9% 。
24H2:线下/线上15.1/1.5 亿,同比+28%/-6%。
盈利能力:毛利率稳定,经调净利率略有提升。
24 年:毛利率/经调净利率30.1%/13.2%,同比持平/+0.1pp。 销售/管理费率同比+0.1pp/-0.5pp。
24H2:毛利率/经调净利率30.7%/15.2%,同比-0.5pp/+0.1pp。 销售/管理费率同比+0.5pp/-1.9pp。
24 年诊疗人次同增26%,次均消费同增3%;24Q4 单季度诊疗人次同增18%。
24 年全年:1)用户数:新客户/就诊人次分别为88.9/541.1 万,同增11%/26%;其中会员就诊人次占比39%,同增3pp,24 年有过消费的会员人次同增26%;2)客户回头率67.1%,同增2pp;其中会员回头率85.4%,同比下降0.2pp;3)次均消费559 元,同增3%。
24 年分季度:24Q1/Q2/Q3/Q4 诊疗人次分别为107/131/148.5/154 万,同增42%/25%/25%/18%。
全国加密扩张与出海同步推进,保持较快拓店节奏。
24 年:固生堂在国内机构数量达78 家(23 年末为56 家),国内新覆盖4 个城市,其中自建4 家(位于上海、苏州、温州、无锡),其余为收购(位于江苏、浙江、北京、上海、湖南)。此外,公司海外收购1 家(宝中堂新加坡 )预计25 年全年保持较快拓店节奏。25Q1 公司已新增5 家门店,其中4 家自建分院正式开业(上海、广州、中山、苏州),1 家成都分院试运营。此外,公司在3月分别与位于武汉、常熟、北京、无锡等4 家医疗机构的股东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强化区域布局。公司计划在25 年新增15-20 家分院加密现有城市门店,并新进2-3 个城市。
我们认为,公司以优质医疗资源为核心驱动,名医体系建设领先,持续看好公司成长性。公司已合作8 名国医大师,副高及以上医生超1.5 万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安门医院等20 多家大学、三甲中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或医联体合作。24 年新增42 个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牵头成立的名医传承工作室,自有医生数量也提升至782 名(较23 年末增加240 人)。
内生增长:加强自费服务体系,优化收入结构。①对于北上广等强医学城市,公司将由医保支付优先转向医生供给优先。②加码自费服务体系,优化收入结构,24 年至25 年2 月公司新增6 款院内制剂获得药监局备案,累计备案数达13 个,我们预计25 年有望看到院内制剂明显放量。③省会城市规模化发展。如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将进一步深入部署团队,强化业务布局。
外延拓展:抓住机遇加码规模化收购,持续推进出海。稳推规模性并购,预计每年新进2-3 个城市。此外在中医出海方面,公司已收购新加坡宝中堂试水,未来计划组建体系化高管团队,在新加坡开设规模性门诊,计划在新加坡设立中医药海外国际总部。
AI 驱动:全面拥抱“中医诊疗+AI”,迈向发展新阶段 。消费医疗AI 竞赛中,核心竞争力为各自垂直领域的高质量数据。固生堂每年新增数百万条就诊数据,且自2019 年就积极、深入布局数字化和AI,致力于将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数字化。公司通过AI 打造“名医分身”,有望提升诊疗效率,打破新医生培养周期较长的瓶颈。
盈利预测与估值:中医行业保持高景气,公司积极扩张,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成长性。但考虑到公司近年在AI 领域投入较高,以及股权激励费用影响,我们略下调报表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公司收入38.89/49.50/62.17亿,同 增29%/27%/26%;归母净利4.24/5.72/7.38 亿,同增38%/35%/29%。预计25-27 年经调净利润4.75/6.08/7.64 亿,同增 19%/28%/26%,对应经调PE 14/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的风险;合规舆情风险;拓店或新店爬坡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