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超50%的柴油机,技术突破增强发动机竞争力
燃料电池利好政策频出,市场替代空间大
潍柴具有完整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受益于行业商业化加速
发动机热效率突破50%,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公司近日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实现革命性突破。潍柴WP13H发动机热效率达到50.26%(行业平均46%),已获得权威内燃机检测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及德国TV南德意志集团认证,满足国六/欧Ⅵ标准并具备商业化量产条件。竞争力提升:1)降低油耗。热效率从46%提升至50%,油耗将降低8%,从而提升燃油经济性,增强对终端客户的吸引力。2)减少碳排放。热效率提升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更加符合环保趋势和监管要求。突破意义:热效率是内燃机的核心指标,也是全球厂商攻坚的重要方向,此次技术突破展现了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公司计划未来将挑战热效率55%的更高目标,继续扩大行业领先优势。预计新型发动机量产有望带动公司发动机市占率提升,重卡发动机市占率中长期有望提升至40%-50%(2019年为32.5%)。
氢燃料电池政策风起,商业化进程加速
1)政策风起:近日北京提出2025年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上海提出2023年突破1万辆,广州提出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今年以来,各地频繁出台利好氢燃料电池的政策规划。随着地方政府加强推广,预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商业化加速: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尚处于商业化初期,2017-2019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分别为1,272辆/1,527辆/2,737辆,受制于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绝大部分为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将率先在公交大巴领域推广,市场空间更大的重卡市场是未来重要应用场景。当前重卡发动机为柴油和LNG主导,氢燃料占比不足1%,市场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国内外领先
1)技术储备:公司先后与弗尔赛、德国博世、英国锡里斯动力、加拿大巴拉德、德国ARADEX和德国欧德思等公司战略合作,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资源,建立起“单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的氢燃料商用车完整产业链。2)产能及运营:公司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于今年3月运营,是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的发动机工厂,可以配套客车、重卡和叉车。目前配备公司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在运营公交车有220辆,累计运营超过200万公里。公司重点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发动机将于今年或明年推出,加速抢占氢燃料重卡及工业动力市场。公司是重卡产业链首推股,维持买入评级及目标价22.0港元(13.9xFY21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