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改善:公司2024 年全年实现收入382.9 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0.9%。毛利率为18.3%,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8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27.0 亿元,同比增长145.5%。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智能手机需求复苏,带动手机光学收入显著增加;同时,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推动车载业务收入大幅提升。
手机影像系统持续升级,手机光学业务稳定向好:手机领域收入为251.6 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手机镜头出货量达13.2 亿件,同比增加13.1%, 其中6P 及以上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11.5%,随着智能手机影像系统的持续升级,预计手机镜头ASP 持续提升、出货量同比增长5%,毛利率将提升至25-30%;手机模组出货5.3 亿件,同比下降5.9%,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改善,其中潜望模组和大像面模组出货2385.1 万件,同比增长27.5%。2025 年模组的产品结构改善将持续推进,预计出货量将小幅增长,毛利持续改善。
车载光学业务受益于智驾平权,AI 眼镜加速VR/AR 业务放量:24 年公司实现车载业务收入60.4 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车载镜头出货量1.02 亿件,同比增加12.7%;车载模组收入达到21.2 亿元,在智驾平权的背景下,公司持续深化与各主流平台厂商的合作,预计今年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18-20%,模组收入同比增长40%。在VR/AR业务方面,24 年收入达到25.8 亿元,同比增长37.8%。公司布局光学显示模组和XR 整机系统,实现单色及合色MircoLed 光机和AR 眼镜实现量产,目前AI 眼镜客户拓展超过三十家。展望未来,AI 技术与 VR/AR 业务的深度融合将会推动 AI 眼镜在各领域的应用和普及,而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在这一发展浪潮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标价84.0 港元,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 年的收入分别为426.1 亿元/477.3 亿元/522.4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34.3 亿元/41.2 亿元/46.9 亿元。给予公司2025 年25 倍PE,目标价84.0 港元,较现价有33.59%的上涨空间,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