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4 年速腾聚创实现营收16.5 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毛利润2.84 亿元,对应毛利率17.20%,实现归母净利润-4.82 亿元,亏损额和亏损率同比大幅收窄,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全年公司激光雷达销量约为544,200 台,同比增长109.6%,其中车载激光雷达销量约为519,800 台,同比增长113.9%,持续领跑全球市场。展望2025 年,随着公司规模化优势效应继续释放,营收有望保持高增长,毛利率有望继续抬升,期间费用率有望继续优化,净亏损额和亏损率均有望大幅收窄。同时,公司具身智能业务全面爆发,向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迈进。
事件
2024 年速腾聚创实现营收16.5 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毛利润2.84 亿元,对应毛利率17.20%,实现归母净利润-4.82 亿元,亏损额和亏损率同比大幅收窄,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简评
营收和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16.5 亿元,同比增长47.2%,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其中用于ADAS 激光雷达收入13.35 亿元,同比增长71.8%,收入占比达81%,用于机器人及其他方向激光雷达收入1.98 亿元,同比增长6.4%,收入占比提升至12%,车规市场驱动公司营收高速增长。2024 年以来,凭借强大的技术产品实力及广泛的客户应用基础,公司在车载前装领域增势如虹,规模化优势效应持续释放。2024 全年公司激光雷达销量约为544,200 台,同比增长109.6%,其中车载激光雷达销量约为519,800 台,同比增长113.9%,市占率全球第一。
2024Q4 公司车载激光雷达销量约为154,000 台,同比增长3%。
用于机器人及其他方向激光雷达销量约为8,300 台,同比增长137%。在车型定点及大规模量产落地车型数量上,公司亦实现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25 年3 月31 日,公司已与全球30 家汽车整车厂及Tier1 达成紧密合作,定点车型数量已超百款。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累计获得8 个海外及中外合资品牌的定点合作,覆盖欧洲、北美和亚太市场。截至2024 年底,公司累计服务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领域客户超过2,800 家。在工业仓储领域,与欧洲、北美企业建立批量定点合作。
毛利率持续提升,期间费用率显著优化。2024 全年公司实现毛利润2.84 亿元,对应毛利率17.20%,同比提升8.8pct,主要得益于用于ADAS 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的显著提高。期间费用方面,2024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6.69%/37.32%/9.94%,同比下降0.99pct/19.37pct/20.94pct。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期间费用率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82 亿元,对应亏损率29%,同比大幅收窄。展望2025 年,随着公司规模化优势效应继续释放,营收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毛利率有望继续抬升,期间费用率有望继续优化,净亏损的绝对亏损额和亏损率均有望大幅收窄。
具身智能业务全面爆发,向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迈进。2025 AI 机器人全球发布会上公司发布多款数字化激光雷达: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数字化激光雷达EM4,作为全新数字化架构EM 平台首款产品,融合多项先进技术引领车载激光雷达进入“千线”时代,为高阶智能驾驶提供强大助力;同时推出全球首款机器人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E1R,搭载行业领先芯片,拥有超广视场角,已逐步开启量产交付,有望成为2025 年出货量爆发主力;全球首款192 线半球形数字化激光雷达Airy,以超广半球形FOV 等领先性能,赋能机器人全向感知。
在机器人解决方案领域,公司全方位布局,发布第二代灵巧手Papert 2.0,性能达市场第一梯队,可灵活复刻人手精细动作,结合视觉积累提升操作通用性与准确度。在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方面,打造人形机器人本体作为研发“母机”,公布力传感器FS - 3D、直线电机LA - 8000 和机器人域控制器DC - G1 等成果,分别在触觉、关节及控制领域为机器人行业赋能。此外,公司推出机器人视觉全新品类Active Camera 解决方案,融合激光雷达数字信号和摄像头信息,克服环境干扰,机器人开发者可便捷调用其功能,未来阵容还将不断扩充,降低机器人开发难度。公司将继续聚焦自身研发优势、洞察客户需求趋势,实施增长策略,包括投资于核心技术、完善产品供应、加强制造及供应链能力、扩大客户群以及吸引和留住人才。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5-2026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9.66 亿元和40.98 亿元,同比增长80%和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 亿元和1.14 亿元,对应净利率分别为-8.3%和2.8%。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53.25 港元,对应2025 年8 倍PS。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风险;国内经济及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终端消费需求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进程低预期,拖累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2)行业风险:智能驾驶发展进程低预期;城市NOA 发展进程低预期;固态补盲市场发展低预期;激光雷达技术迭代、性能提升、成本控制、规模化量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ASP 持续下行。3)公司风险:潜在的技术替代风险;公司技术迭代低预期,新品发布进度低预期;客户流失风险;量产能力低预期;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导致产品交付低预期;毛利率改善低预期,净利率提升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