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中国玻璃(3300.HK):21H1量价齐升 公司兼具Β红利和自身Α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07-25
  事件:公司 7 月 23 日晚发布盈利预告,公司预计 2021H1 净利润不低于 3 亿元(2020H1:净亏损 2.77 亿元)。
  公司认为业绩大幅度同比扭亏为盈主要是得益于玻璃市场进一步复苏,集团产品售价和销量上升,以及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带来的综合影响。
  公司产线复产叠加出厂价上升,箱净利大幅提升。由于供需格局改善,2020H2 起国内建筑浮法玻璃价格 V 型上升,2021 年春节后再次上升并且 5 月份出现大幅度全国性涨价,截止到 7 月 23 日,全国建筑浮法玻璃均价2956 元/吨,同比提升 1382 元/吨,价格弹性显著;我们估算公司 2021H1 箱净利或接近 20 元上下(估算2020H1 箱亏损 15 元左右),同比大幅提升。而在高景气下公司产能重回扩张通道,根据卓创、玻璃期货网数据,公司 6 月已有两条生产线合计 1000 吨/日产能复产(陕西和宿迁各一条),冷修产能的复产使得公司下半年将进一步释放业绩弹性,带动利润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受益于冷修周期,公司积极推动复产和行业整合。我们判断 2021-2022 年地产竣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由于高龄窑炉较多,供给端将受益于各企业冷修计划而持续出现供给阶段性缺口,支撑玻璃价格稳中有升;公司除了积极推动剩余冷修线复产外(临沂等产线),通过收购、购买置换指标等方式整合行业的战略步伐也在逐渐落地,公司此前 5 月份完成对福建龙泰 55%股权的收购,预计下半年并表产能将增加 1 条 700t/d,龙泰未来还将继续投建新产线,而在哈萨克斯坦产线也有望在当地疫情恢复后投产,我们判断公司未来 2-3 年自有产能有望快速增长,整体来看,中玻具备享受未来行业高景气度β和自身发展α的双重潜质。
  降本增效路径清晰。两材合并后,中国建材集团层面开始加强统一采购降低生产成本,而就玻璃板块而言,公司通过与凯盛科技、洛阳玻璃统一采购等手段来降本控费。由于集团口径玻璃产能位于行业前列,且中建材有央企良好的采购资源,我们判断公司纯碱采购成本已接近行业领先水平。此外,由于生产所用能源也可以进行统一采购,判断公司单位能源成本同样有下降空间,由于公司过往毛利率较低,因此成本驱动的利润弹性同样较大。
  此外,根据卓创、玻璃期货网数据计算,公司目前平均产线规模 510 吨/日,随着已有产能复产及未来新产线投放,公司平均产线规模有望提升,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同时,随着内生盈利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将持续展开,公司融资端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未来战略定位清晰。未来公司有望成为中建材旗下唯一浮法玻璃平台,中长期内中建材集团内优质浮法玻璃产能或将重组注入公司。根据卓创、玻璃期货网数据,目前中建材集团内,凯盛科技拥有浮法产能 4650 吨/日,如不考虑双方未来新建计划,测算如果执行资产整合,公司浮法玻璃产能将同比增长 63%,平均产线规模将提升 4%,销量和成本端均有望得到改善,公司在中长期有望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投资建议
  考虑到玻璃价格上涨较为迅速,且未来看好持续性,我们上调价格假设。对应上调公司 2021~2023 年收入预测33.4%/37.9%/36.8%至 48.62/56.83/59.99 亿元,同比增长 53.2%/16.9%/5.6%;上调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至 8.84/12.86/13.95 亿元,同比增长 1142.9%/45.5%/8.5%。谨慎情境下给予公司 8x 2021 PE 估值,对应上调目标价至 4.61 港币(原:1.60 元港币,假设 1 元港币=0.85 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投放快于预期,行业政策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暂无数据

公司动态

    暂无数据

盘面综述

    暂无数据

IPO动态

    暂无数据

港股涨幅榜
  • 港股通
  • 红筹股
  • 国企股
  • 科技股
  • 名称/代码
  • 最新价
  • 涨跌幅

暂无数据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