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新签营收提速 港澳建筑业需求延续景气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10-23
  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749.9 亿港元,同比增长8.3%,实现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溢利合计115.6 亿港元,同比增长17.6%。展望未来,公司在港澳建筑业需求扩容+内地投资类业务“长”改“短”+科技类业务不断突破内地蓝海市场的三轮驱动下,有望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不断提升经营质量。
  结合可比公司PE 估值及公司历史PB 估值,维持目标市值600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12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投资带动及建筑类营收提升明显,建筑规模扩大及研发投入下短期溢利增速放缓。营收上,公司在去年同期有部分防疫项目情况下,2023 年前三季度仍实现营业额749.9 亿港元,同比增长8.3%,单三季度实现营收243.8 亿港元,同增24.4%。分类别看,公司Q1-Q3 投资带动类营收达到374.7 亿港元,同增40.8%,Q3 营收达到102.0 亿港元,同增45.1%;Q1-Q3 建筑类项目营收达到238.2亿港元,同增18.9%,Q3 营收达到88.0 亿港元,同增24.5%;Q1-Q3 科技带动类项目营收达到172.7 亿港元,扣除防疫项目影响同比增长10.4%,Q3 营收达到51.5 亿港元,同减2.1%,Q1-Q3 运营类项目营收下降至9.2 亿港元,同减19.3%,Q3 营收达到2.1 亿港元,同减12.5%。2023 年三季度,公司持续深耕内地优质区域,投资带动类项目维持景气高增长,另外在港澳地区建筑业需求弹性增长趋势下,公司建筑类项目仍增长较快。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溢利上,公司Q1-Q3 实现金额115.6 亿港元,同比增长17.6%,Q3 达到34.5亿港元,同比增长10.0%,在建筑类项目规模扩大下,建筑类业务毛利率相较于其他业务略低,另外我们判断或与公司持续加大在MiC 等多项领域的研发投入有关,导致短期三季度溢利增速略微放缓。
   新签合同完成全年目标78%,建筑类业务新签快速放量。公司2023 年Q1-Q3新签合同达到1404.0 亿港元,同比增长11.7%,完成全年目标的78%,三季度新签合同达到436.0 亿港元,同比增长23.6%,分类别看,公司Q1-Q3 投资带动类新签合同287.3 亿港元,同减7.3%,Q3 新签金额达到44.1 亿港元,同减37.1%;Q1-Q3 建筑类新签545.1 亿港元,同增24.8%,Q3 新签324.3 亿港元,同增82.3%,Q1-Q3 科技带动类新签552.0 亿港元,同增11.3%,Q3 新签57.5亿港元,同减43.3%,Q1-Q3 运营类项目新签19.7 亿港元,同增35.9%,Q3新签10 亿港元,同增212.5%,港澳建筑业需求释放带动新签合同整体规模增长,料未来将仍有持续性。
   港澳建筑需求景气增长,内地科技业务稳步推进。港澳建筑业需求持续景气,公司陆续中标区域大型项目。香港方面,北部都会区内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建设陆续启动,公司中标首单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元朗防洪坝项目、缸瓦甫警察训练设施等。另外港府10 月11 日再次于深圳举行“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会议,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已吸引多家企业落户北部都会区,区域建设稳步推进中。澳门方面,公司中标澳门迄今最大设计连建造公屋工程新城A 区A4 地段公共房屋设计连建造项目。内地来看,公司MiC 科技继续推广渗透,充分发挥老旧小区原址更新改造优势。公司北京桦皮厂项目作为首批以“原拆原建”模式进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试点项目,使用混凝土MiC,共5 层20 户,建筑面积1194 平方米,因多种施工条件限制,公司预计工期半年,另外公司还中标国内第二个、浙江首个高层混凝土MiC 嘉兴百步项目,计划工期仅半年,10 月15 日已开启首吊。
   中国建筑兴业: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1 亿港元,同比增加25.5%,实现经营溢利6.6 亿港元,同比增加35.8%。此前公司发布重大交易事项,于2023 年10 月11 日签订协议、拟以9.5 亿港元出售中海监理有限公司,  预期出售收益5.3 亿港元。总体来看,公司业绩增长符合“十四五”经营目标(达成10 亿港元净利润,5 年复合增长率39%)进度,持续打造业绩高确定性,后续伴随新兴市场+BIPV 布局,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成长。
   风险因素:MiC 推广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大幅上升风险,资金成本大幅上升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建筑投融资模式政策变化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同时经营质量进一步改善。展望未来,一方面港澳建筑市场需求景气向上,公司该板块业务收入有望维持较快增长,且这部分业务本身现金流相对较优;另一方面内地市场通过GTR 模式实现“长”改“短”,结合MiC 模式实现“短”改“无”,在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有望推动公司资产周转进一步加快,经营现金流持续好转。考虑未来公司整体业务成长性较高,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 年归属净利润预测92.7/106.3/120.4 亿港元。可比企业中国建筑、鸿路钢构、精工钢构2023 年Wind 一致预期PE 估值分别为3.8 倍、13.2 倍、8.1 倍,平均估值8.4倍。考虑到港股估值水平整体低于A 股,参考在A+H 两地上市的建筑企业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的港股市值平均为A 股的55%左右,结合公司未来经营质量有望持续改善(资产周转加快、经营现金流持续向好),且公司港澳市场工程回款较好并受益内地业务在投资“长”改“短”以及科技“短”改“无”的双重周期改善,业绩增速有望明显领先上述4 家企业,我们认为可给予公司相对于2023 年业绩7 倍PE 估值水平(约为可比公司平均估值87%),对应市值649 亿港元;此外,公司自2020 年加快推广MiC 业务以来,历史平均PB 为0.71 倍,考虑到未来公司PPP 业务持续收缩,叠加香港业务、GTR模式及MiC 模式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经营质量有望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可给予公司相对历史更高的PB 估值水平,即相对2023 年0.8 倍左右,对应市值596 亿港元。综合PE 及PB 估值,我们预测公司合理市值在600 亿元左右,目标价12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暂无数据

公司动态

    暂无数据

盘面综述

    暂无数据

IPO动态

    暂无数据

港股涨幅榜
  • 港股通
  • 红筹股
  • 国企股
  • 科技股
  • 名称/代码
  • 最新价
  • 涨跌幅

暂无数据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