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中国建筑国际发布2023 年年报,实现营业1137.34 亿港元,同增11.5%;毛利率较2022 年13.7%升至14.4%;归母净利润91.64 亿港元,同增15.2%。
事件评论
内地业务实现突破,负债压力有所好转。公司2023 年实现毛利率14.4%,同比提升0.7pct,主要系公司内地业务进一步扩张,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全年内地新中标项目90%分布于长三角、大湾区,内地业务持续聚焦优质区域,同时积极拓展公司影响力。报告期内,保障房定购项目首次打入广州等地。财务费用率下降0.1pct,带动净利率提升0.1pct 至0.8%。财务费用率下降原因,一方面国内利率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公司积极置换海外高息负债,减轻整体负债压力。公司在内地首次发行绿色公司债23 中建国投G1,该债券为全国首单装配式建筑认证最高等级的绿色公司债券。最终,公司财务结构优化后,截至2023 年年报,净借贷比控制在66.1%,同比下降3.3pct。
分部业务来看,香港受高基数扰动,其余分部业绩均实现高增。内地得益于公司持续专注优质区域的开发,同时装配式建筑产能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营收/业绩661.85 及115.58亿港元,同比增长36.1%/12.4%;香港分部,由于2022 带来高基数的公共卫生项目,最终实现营收额/业绩308.22 及10.36 亿港元,同比减少17.2%/19.3%;澳门分部,大型娱乐和医院项目持续建设,同时本年度多个项目开始获利,最终实现营收107.7 及9.6 亿港币,同比增长2.2%/76.5%。
集团加快回款,内地高增长下首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公司继续严格收付管理,整体经营性、投资现金流均实现增长。2023 年,公司整体实现经营性现金流流入5 亿港币,投资性现金流流入12 亿。现金流好转主要得益于公司应占合营企业投资所得回购款的催收,公司从建筑相关投资项目取得港币461.5 亿回购款,同比增长45.6%。
新签合约指引方向,港澳基建方兴未艾。2023 年公司实现新签1880.18 亿港元,同比增长17.0%,其中,香港新签709.21 亿,大幅增长58.0%。公司报告期内于北部都会区取得进展,斩获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元朗防洪坝、大型公用设施项目天水围文物修复资源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展望长期,香港政府有决心、有财力推动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等大型基建项目。截至今年3 月31 日,港府财政预计结余7332 亿港元。观察发现,香港政府2015年以来基本工程支出可撬动2.88 倍建筑总产值,若未来5 年每年发行1200 亿港元债券,全部用于工程建设支出,则每年可撬动3456 亿港元的建筑产值。另一方面,陈司长在去年8 月份提出有多项融资方法可以采用以支持大型基建项目,除发行债券外,还包括:①铁路+物业的发展模式;②BOT 模式;③引入长期基金。参考我们此前外发报告《港澳基建方兴未艾,现金流改善初见成效》:考虑公司 2022 年在香港建筑市场营收市占率21%,订单市占率 28%,若未来每年获得两大项目25%订单,以2022 年中建国际收入为基准,则对公司香港地区营收提升134%,整体营收提振49%。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2、香港北部都会项目推进不及预期;3、明日大屿项目推进不及预期;4、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