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公司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源自水泥、玻纤业务的高基数。我们认为当下各主要业务基本面均见底或稳中有升。且随着基础建材利润占比已低,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板块的成长性有望更加得以体现,公司作为综合性材料平台的稳定成长性增强,且具备高股息。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公告 2023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收入1023.74 亿元,同比下降 6.05%,归母净利润14.04亿元,同比下降74.23%。折合 2023Q2,公司实现收入582.32亿元,同比下降1.42%,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下降47.00%。
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源自水泥、玻纤业务的高基数。水泥和玻纤的价格和吨利润去年上半年均处在高位,从业务对应的并表子公司来看,上半年天山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6%,中材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贡献投资收益的中国巨石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
各主要业务基本面均见底或稳中有升。
1)基础建材:水泥底部复苏,公司推进降本、骨料、国际化。考虑到水泥需求未来几年内有望较为稳定,城中村改造有望边际上支撑需求,竞争格局较今年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有限,我们预计明年水泥行业利润再出现类似今年以来的大幅下滑的风险较小。公司持续推进水泥产线的改造降本及骨料业务、国际化,有利于支撑水泥业务的稳定性。
2)新材料:玻纤周期筑底,其余主要材料稳步增长。我们判断玻纤已处在行业周期底部,历史上玻纤行业需求成长性稳健,虽与宏观经济波动相关,但仅金融危机等极端情况时出现过下降,而供给端龙头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化愈发明显,供给格局有望改善。上半年,石膏板、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防水、碳纤维等主要新材料品类均依靠产品结构升级、拓量、降本等措施实现同比正增长,往未来看,我们预计也具备成长动能。
3)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转型推动持续成长,主要主体中材国际近年来开启由工程服务为主向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运维服务三业并举的转型,打开成长空间,并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上半年中材国际完成重组合肥院,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0%。同口径下,若剔除汇兑损失影响,我们测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体现成长性。
基础建材利润占比下降,公司作为综合性材料平台的稳定成长性增强,且具备高股息。我们预测若将母公司层面的成本按各板块归母净利润占比分摊后,2023年基础建材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占比或下降至25%左右,其波动对公司整体的影响有望进一步减小,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板块的成长性有望得以更加体现,支撑公司整体的稳定成长性增强。此外,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股息率分别为8.0%/10.3%/12.9%(基于现价计算),股东回报有一定安全性。
风险因素:水泥行业需求和价格稳定性不及预期导致水泥业务大幅波动;非水泥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公司资产减值规模大幅提升;公司资本开支规模过大或效果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当下各主要业务基本面均见底或稳中有升,且随着基础建材利润占比下降,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板块的成长性有望更加得以体现,公司作为综合性材料平台的稳定成长性增强,且有望保持高股息。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63.84/82.69/103.38亿元,根据公司近五年PE估值中枢6x,给予2023年6xPE,对应目标价5.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