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指数

永达汽车(03669.HK)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承压 新能源、二手车业务有望贡献增长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2-09-02
  2022H1 永达汽车综合收入319.86 亿元,同比-22.2%;实现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43.6%,受上海疫情影响业绩承压。短期来看,7、8 月份公司新车销售量已有环比改善,预计下半年业绩有所回补;长期来看,二手车业务和新能源布局打开增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2H1 归母净利润7.03 亿元,同比-43.6%,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业绩承压。永达汽车发布业绩,2022H1 年实现综合收入319.86 亿元,同比-22.2%,归母净利润7.03 亿元,同比-43.6%。其中2022Q2 实现综合收入143.06 亿元,同比-32.4%。收入结构方面,新车收入253.99 亿元,同比-24.2%,主要由于3~5 月上海疫情影响公司门店经营(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总网点数241家,上海73 家,占比约为30%);售后收入实现44.19 亿元,同比-19.9%;22H1 二手车业务实现收入14.07 亿元,同比+56.9%,二手车交易量3.15 万台,同比-5.0%。22Q2 公司毛利率为11.0%,同比+0.3pct,环比-0.9pct。公司22Q2净利润1.94 亿元,同比-70.0%,环比-59.5%,盈利能力承压。
   增长点一:新能源品牌网点布局继续完善,短期Smart 品牌贡献增量。2021H1公司新增授权55 家,其中新能源品牌47 家,分品牌来看Smart 占比最高,达到23 家,小鹏/AITO/智己/路特斯/福特电马分别为9/3/5/6/3 家,新能源网点业态相对丰富,涵盖4S 店、商超店、维修中心等,单店投资成本相对较低、运营效率更高,ROE 优于传统燃油品牌,公司在业绩交流电话会上表示计划2022年年底新能源品牌授权点达到100 家。此外,公司与Smart 品牌的合作系区域授权模式,以上海、无锡等地城市中心店的模式辐射二三线城市门店,形成区域垄断,我们认为Smart 品牌短期内将成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公司2021H1 新能源新车销售毛利占全部新车销售毛利的3.5%,我们认为这一比例将随着行业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公司层面新能源品牌授权网点的开拓而不断提高,从而带动公司盈利能力的边际改善。
   增长点二:二手车业务维持高增长,有望成为第二增长点。2022H1,在疫情、供应链、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下,永达二手车业务采用经销化、零售化、数字化全新业务格局,继续维持高增长,实现收入14.07 亿元,同比+56.9%。2022H1公司二手车业务整体新旧比同比提升12.2pcts 至40.8%,二手车毛利率达到6.05%,同比+0.09pct。国内市场近三年二手车与新车销量比例约为1:2,而海外发达国家约为2:1,我们认为长期视角国内二手车与新车销量占比有望向成熟市场靠拢,将带动二手车交易量的大幅提升。公司从品牌塑造、渠道升级等方面进行规划,通过整合二手车收销、线上和线下渠道建设、提前布局新能源二手置换及零售业务等方式进行落地,我们认为二手车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大增长点。
   风险因素:局部疫情反复影响门店经营;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终端爆发价格战;公司新增授权网点开拓不及预期;公司融资成本上升。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7、8 月份公司新车销售量已有环比改善,我们预计下半年业绩有所回补;长期来看,二手车业务和新能源布局打开增长空间。考虑到公司2022H1 业绩承压,我们下调2022/23 年EPS 预测至0.94/1.09 元(原预测为1.52/1.74 元),新增2024 年EPS 预测为1.20 元。当前股价5.85 港元,对应2022/23/24 年PE 分别为5.2/4.5/4.1 倍。公司过去三年PE 中枢在9~10倍,给予公司2023 年9 倍PE,目标价10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暂无数据

公司动态

    暂无数据

盘面综述

    暂无数据

IPO动态

    暂无数据

港股涨幅榜
  • 港股通
  • 红筹股
  • 国企股
  • 科技股
  • 名称/代码
  • 最新价
  • 涨跌幅

暂无数据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