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光伏巨头,科技创新穿越周期。公司于2007 年11 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1 年棒状硅总产能6.5 万吨,打破欧、美、韩等国垄断,迅速占据全球27%的市场份额。2020 战略重心切换,FBR 颗粒硅技术再推光伏从平价走向低价,2023 年颗粒硅名义产能达42 万吨,市占率突破15%,全面退出棒状硅生产。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增势优秀,2019-2023 年CAGR 为27.4%,行业逆周期下,业绩表现亮眼。 23 年收入341.29 亿元,同比-7%,收入规模已显著提升。公司持续加码研发,2018-2023 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波动上升,23 年已达5.6%。
光伏需求持续增长,产业低谷盈利磨底。23 年国内装机量爆发,新增装机216.30GW,需求超预期增长。行业进入成长型增速放缓阶段,预计后续需求平稳增长,24 年装机将达490GW。四川、新疆、内蒙等地区电价上涨推高硅料生产成本,叠加2 季度价格下跌趋势延续,预计部分企业会降低开工率,3 季度出现检修停产,未来1-2 年出清。减碳利好政策驱动下,23 年全球新增装机404GW,其中中国/美国/欧洲分别新增216/31/62GW,同增147%/53%/33%,保持高增。2024 年随硅料产能全面释放,全球装机需求放量,预计24-25 年光伏需求保持近15-20%增长。
构建绿色硬科技矩阵,差异化竞争突出重围。颗粒硅:1)硅烷流化床法电耗低、转化率高;2)长期研发投入见收获,技术升级迭代迅速,公司过去17 年取得过冷氢化技术实现降本、颗粒硅从无到有、CCz 技术改良等多项重大突破,各项技术孕育多年,陆续解决浊度、碳含量、氢含量等质疑点;3)产能、产量快速提升,长单支撑市场需求,24 年底总产能预计达48 万吨,产量近30 万吨;4)成本优势显著,20 年用电耗可达西门子法1/3,颗粒硅综合电耗优化至15 kWh/kg-Si 以内;5)品质提升迅速,金属杂质含量降低,提升下游产品转换效率,浊度改善降低断线率,提升单产。钙钛矿:19 年协鑫纳米钙钛矿组件获得TV认证,21 年完成1m*2m 的全球最大尺寸钙钛矿组件的100MW 中试线建设并进行试生产,23 年单结钙钛矿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已达19.04%,叠层钙钛矿转换效率超26.34%,属行业领先水平,2024 年预计将建成落地GW 级别产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光伏供需失衡、产业价格承压,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29/4/25 亿元,同比-214%/116%/454%,2025-2026 年对应PE 为66/12 倍;考虑公司颗粒硅产品的成本优势以及产品在下游客户的持续导入,公司盈利能力及估值预计有较大弹性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全球化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