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08 亿港元,同比增长29.89%;实现归母净利润16.85 亿港元,同比增加24.66%。收入、利润实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运营船舶数量增加,以及以市场租金水平为计价基准的合营油轮船队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自营干散货船队业绩表现出色。
船队规模、结构合理把控,稳定支撑后续发展:公司22 年新签船舶20 艘,合同总金额15.1 亿美元,保持历史高位水平,为后续发展提供稳定支撑;新起租运营船舶19 艘(包括合营及联营公司),合同金额总计6.69 亿美元;出售和船东回购船舶20 艘;至20221231,公司(包括合营及联营公司)船舶组合规模为158 艘,与2021 年同期相比持平,其中起租运营129 艘,29 艘正在建造,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3.2 年。按合同金额计,海上清洁能源装备、集装箱船、液货船、散货船、特种船分别占比40.5%、19.8%、15.4%、13.8%、10.5%,以LNG 船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备占比突出,其他各船型比例均衡。
航运属性资产受益行业机遇实现弹性收益:22 年公司自主经营的26 艘全资和合资船队共实现归属公司净利润6.32 亿港元,同比增加117.3%,占公司净利润达到36.42%。其中合营的8 艘5.5 万吨级成品油/化学品船和6 艘7.5 万吨级成品油船(公司所占权益均为50%),贡献实现投资收益共3.12 亿港元;自营的8 艘散货船(包括6 艘6.4 万吨级和2 艘8.2 万吨级),实现净利润2.83 亿港元,同比增加16.5%。
积极应对美联储加息,多措并举有效控制融资成本:在2022 年美元大幅加息的形势下,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将全年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2.6%,同比2021 年仅增加76 个基点。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71.3%,较21 年同期大幅压降4PCT。
充分利用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的资金优势,在中国内地成功发行10 亿人民币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票息3.3%,有助于持续有效控制融资成本。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022 年归母净利润符合我们预测的16.50 亿港元(小幅超出2%)。维持公司2023-2024 年的盈利预测19.00/21.50 亿港元,并预测2025 年盈利24.00 亿港元,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31/0.35/0.39 港元,当前股价对应PB 分别为0.62/0.55/0.50X。通过对下游航运市场的合理把握,以及对船舶资产及租赁合约的合理配置,公司业绩有望保持较好的增长,且目前公司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贷款质量降低风险;利率波动的风险;客户付款违约的风险;外汇汇率波动风险;海事业高度周期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全球租赁行业的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