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设备龙头复苏,新兴装备业务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费用管控能力增强,我们将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29 亿人民币上调至30 亿人民币;公司2024 年扩产带来新增折旧、以及功率同业价格竞争或压制毛利率,我们将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35 亿人民币下调至33 亿人民币;考虑到2025 年公司三期IGBT 芯片产线产能进一步释放,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0 亿人民币,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9%/10%/19%,对应2023-2025 年EPS分别为2.1/2.4/2.8 元,当前股价34.15 港币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14.0/12.7/10.7 倍。轨交设备龙头复苏逻辑逐步兑现,新兴装备业务构筑第二增长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疫情后国内轨交设备招标逐步开展,预计2023 年公司轨交设备继续小幅回暖2022 年公司传统轨交设备业务实现收入126.56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基本符合我们预期。2023 年公司轨交设备业务收入有望实现个位数增长,主要是考虑到:(1)国内疫情后客运量将有较大反弹,对应公司动车、高铁业务增速将加快,实际订单增加节奏仍有待观察;(2)货运业务自2021 年已有所恢复,复苏弹性较小;(3)城轨业务目前仍然主要基于存量城市地铁线增加或延伸,高基数影响下增速将放缓。
2023 年新兴装备业务继续放量,受益需求景气、产能利用率及良率提升2022 年公司新兴装备业务实现收入51.47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0%。新兴装备业务需求仍然旺盛,我们预计2023-2025 年该业务将延续高增长态势。具体来看:
(1)功率半导体和电驱业务2022 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2%/140%。公司产品交付能力不断增强,二期IGBT 产线已实现满产,2023 年内预期价格稳定、产能利用率及良率提升有助于盈利改善;同时三期IGBT 产线有望从2024H2 开始投产、逐渐贡献产值。公司IGBT 模块2023-2024 年订单基本锁定,且积极布局新能源车SiC 应用,我们预计公司IGBT 收入以及新能源车电驱出货量将稳步提升。(2)海工、工业变流、传感器业务2022 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0%/160%/78%。公司指引2025 年传感器业务收入超过20 亿人民币。根据新签订单情况,我们预计未来仍有望延续高增长。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渗透不及预期、IGBT 行业竞争加剧、研发进度不及预期